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实力。这位院士让人始于颜值,忠于实力。
他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石油工业著名专家”,研究出“聚合物驱三次采油技术”、独立推导出地层测压计算公式“松辽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国家创造发明二等奖两项、省部级发明创造和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共 24 项”……他就是颜值与实力并存的工程院院士王德民。
美而不自知
日前,王德民院士AI修复旧照的微博热搜引起不小轰动,话不多说,先来感受一波王院士的神仙颜值~
网友封其为学霸版吴彦祖。
网友拼接的对比照片
是不是感觉都要沦陷了...强烈的偶像剧男主的既视感,可是颜值似乎也带给王院士一些不知名的无奈...
在接受采访时,王院士表示:“只有不正经的人才谈论长相。”
小时候,混血的小德民高眼鼻,深眼窝,微卷发,常常被误认为是外国人,没人愿意跟他玩。因此,小小年纪的他总是皱着眉,歪着头,显得特别孤单。
在学校时,因为他是混血儿加上复杂的历史因素,班干部从来都不大理睬他,也不和他谈入团的事儿,总是用一种别样的眼光看待他。一腔热血不断地遭到冷遇、降温,王德民退缩了,冷静了,开始用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眼光观察世界,思索着今后的人生道路。王德民总因太“洋气”的长相被冷眼、批斗。高考时,近乎满分的成绩却被清华大学拒录取,最后跳到了第五志愿——中国石油大学。
后来王德民说:“是石油选择了我,不是我选择了石油事业。”
可这个别人替他做出的选择,改变了一个时代。
出生于神颜高知家庭,他注定不平凡
王德民出身于书香门第,医生世家。他的祖父王祥和信奉基督教,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医,毕业后来到唐山的开滦煤矿医院工作。后来担任了开滦煤矿医院的院长,家境殷实,生活富裕,他把自己的儿子王世贵,即王德民的父亲送到了美国去学医。
王世贵在美国留学八年期间,他在这里他遇见了一位瑞士姑娘。这位姑娘深深地被王世贵的言谈举止所吸引,交谈起来知识丰富,而且幽默风趣,让这位瑞士姑娘为之倾心。而瑞士姑娘那忧郁的眼神,美丽清纯的面容,落落大方的谈吐,令人怜爱的身世,也让王世贵一见钟情,心里渴望着和她有更多的接触与交流。他们相识之后互吐衷肠。这也许是命中注定的缘份,在简朴的婚礼之后,她毅然决定跟着丈夫到中国定居。
她还为自己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中文名字:文安清。
在中国的旧社会里,涉外婚姻是非常罕见的,又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难得到中国社会和家庭的认同。所以,文安清来到中国后与外界很少来往,过着一种几乎与世隔绝的封闭生活,承受着身居外国他乡的孤独。
左图为王世贵,右图为文安清
王德民大眼睛、高鼻梁、深眼窝的长相源于母亲,混血儿的身份给了他一幅帅气的容颜,同时也使他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气质。
混合的血统也铸就了他聪颖的天资,到了初三下学期,王德民学习成绩优异,出乎意料地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从此以后,学习对于王德民来说越来越多地变成了一种乐趣,而不仅仅是完成功课那么简单了。一直到大学毕业,在班级里的学习成绩都没有超出过前三名。
生长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王德民就拥有顶级杰克苏配置:爸爸教他念书,妈妈教他英文,家里人也都用英文交流。
王德民初中毕业时,以第一名的成绩保送上高中。他不但数理化各门成绩优秀,而且热衷于体育活动,还是学校的短跑健将和篮球运动员。
1955年的夏天,王德民高中毕业参加了高考,他填报志愿的前两栏是清华大学水利专业和北京大学物理专业。他的高考成绩数学是100分、物理是98分、化学是96分,当时各科满分分数均为100分,像这样的高分应该是能够被第一、第二志愿录取的,进那两所名牌大学学习不成问题。王德民的心里也一直期盼着能够收到清华或者北大的录取通知。但是,接到录取通知书后王德民才知道,他被自己填报的第五志愿北京石油学院录取了。虽然没有心随所愿,内心深处感到十分遗憾,但是王德民也觉得是在意料之中,就凭这副“洋人”的长相,在当时不被打入另册已经是万幸,能有一所大学录取就相当不错了。
变身石油工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石油资源非常匮乏。外国专家论断:“中国是陆相沉积的地质构造,不会有大油田”,一顶“贫油”帽子扣在了中国人民的头上,也紧紧地揪着莘莘学子们的心。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要想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首先要大力发展石油工业。陆相沉积固然比海相沉积复杂,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一定缺油,身为石油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王德民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
临近毕业时,从祖国的东北传来了激动人心的喜讯:在大庆发现了特大油田!欢欣鼓舞的同学们,彻夜难眠。这时的王德民已暗下决心:一定要到大庆去,为祖国的石油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
毕业分配时,王德民学习成绩优秀,可他一心想解决中国石油问题,放弃了分配在北京的优越工作,奔赴了大庆油田,一待就是50多年。在大庆,24岁的王德民从养尊处优贵公子变成石油工人。从此以后,他的这幅“洋人”的容貌经常活跃在大庆油田的井场、科研现场、试验室、会议室、报告厅......
因为长相俊美欧化,他再被嫌弃,做着最粗笨的活,睡在牛棚。七八月份的天气,时不时下雨,王德民拿着盆一个个放在漏水的地方,睡觉时挤在角落,一翻身就会被淋湿。
但他自己,总是看得很开。
他天天和工人抬着绞车上井测压,下到千米以下的仪器,全靠人力用绞车摇上来。一天要测十几口井,井距500多米,绞车100多公斤。
冬季下仪器,只好脱了棉袄给井口保温,抱着冰冻的防喷管,用身体升温,把原油融化,仪器才能顺利下井。
过去用“赫诺法”解释油层的动态变化,但与大庆的实际不符,误差极大。王德民开始探索新方法来分析解释,他废寝忘食,焚膏继晷,头发老长,长了虱子,也顾不上洗理;1961年除夕,食堂把面粉和饺子馅儿发给每个职工,改善生活。为了节省时间,他就包了两个特号大饺子。这天,王德民终于推导出符合大庆油田实际情况的油井压力计算公式,被称为“松辽法”。计算简单易行,精确度高,误差仅为“赫诺法”的1/5。
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没有不赞赏和羡慕的,因为在任何油田都见不到如此准确完备的资料。因此,美国至今只能采出地下33%的原油,比大庆低了10个百分点。
1963年12月3日,周总理宣布:中国从此石油基本自给了。王德民流下了泪水。苦和累、个人委屈全都烟消云散,只感到幸福,他毕竟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促进了这一天的早日来临。
历经浩劫,他成为石油工业奇迹的创造者
“文革”中,他被下放到井下作业队,只准干活,不许科研。工人却对他说:“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吧!别把业务荒费了。”看他还在搞科研,又把他调到农副业队。
十年浩劫摧毁了妻子的健康,也破坏了他们的家庭。他的家被连抄了3次;大字报铺天盖地,其中也捎带上妻子。妻子得了忧郁型的精神狂躁症。发病时针对性极强,专对王德民一个人。为了避免刺激她,王德民只好搬到办公室住,从此,这个家就破碎了。
七十年代初,为了扭转油田地层压力下降,原油产量下降,含水量上升的严峻局面,必须调整各个油层的产量。王德民和同事们,经过一年多的苦干,上千次的试验,研制成功偏心配产、配水器,它比国外同类产品轻1/2,短1/3。这套配水工艺应用后,配水合格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70%以上,油田含水率的上升率也由3%降到2%,此项发明获国家发明创造二等奖。
七十年代以后,油田进入中含水期(原油含水量超过20%)。他们多次试验研究,取得2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有3项达国内外先进水平,仅分层压裂法推广后每年为油田增产100多万吨原油。
大庆的油层特别多,薄厚悬殊。
王德民提出的“限流压裂法”,一次可压开20至30个薄油层,最多一次压开过70多个薄油层(国外一次仅能压开3至4个油层),这样每打1000口调整井,新增可采储量5000万吨,相当于大庆每年的原油产量。“这一科研成果在整体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推广后,使大庆的石油储量增加了7亿吨,等于又找出了一个大型新油田。
八十年代,大庆进入了高含水期(含水达60%)。他们又提出用多层压裂开采表外储层,组织了大规模加密调整井的工艺技术措施,保证油田的稳产。
王德民获得过国家级科学技术特等奖一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省部级奖13个,其中许多都是排名第一,并获国家新型发明专利8个;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3篇。硕果累累,只因是个“另类”,一直不被人知晓。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王德民才得到重视和尊重。
他被提升为大庆石油管理局的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副局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次被评为大庆的先进工作者、模范标兵,科技标兵;被评为石油部劳动模范、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四、五、六届代表。1987年,他和另外6位科学家在北戴河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成为工程院的首批院士。
荣誉带来了更强的责任感。
他提出由自喷采油改为机械采油。大庆石油年产量达5000万吨时,他就开始思索:这么高的产量能够延续多久?经过论证:在原有井网基础上逐步缩小井距,加密调整井,可增加6亿至8亿吨可采储量,5000万吨的年产量可持续到1995年左右。在新、老油田可采储量接替不足时,保持稳产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原油采收率。
结合大庆的地质特点,他确立以化学驱油为主攻方向,提出了聚合物非牛顿流体的粘弹性,特别是弹性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作用。
目前大庆投入聚合物驱油开发的面积已超过100平方公里,创经济效益100多亿元人民币。王德民研究出的世界领先水平的“聚合物驱油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来又发展成“复合驱油法”,对大庆以及类似条件油田的开发与发展,极有帮助。预计全面推广后,大庆的可采储量可增加8亿吨左右。
王德民的研究都是从实践出发,有的放矢。他的科研成果没有一项束之高阁,全部转化为生产力。
现在他又在进行“四次采油”和“多元多相驱油”等对促进石油工业发展有着重大作用的科学理论和工艺技术的研究。大庆的石油回采率已然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仍有很大潜力可挖。
人过花甲之年,他也常感疲惫,但大庆的发展是他的生命,就此撒手不管,良心不安。不尽快搞出新工艺和新技术,大庆就会逐渐衰败,这涉及整个城市的前途和千万人的就业;另外,石油开采仅有技术不行,还要上升到理论,只有和国外交流,让人家了解我们、接受我们的理论学说,才能形成中国自己的石油学派。还有大量后续性工作需要进行,不断丰富、完善,形成一个体系。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加大了国际交流,石油行业对外技术交流的机会也明显增多。王德民综合渊博的石油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油田开发经验,借助他特有的娴熟的英语交流能力,在国际石油界享有盛誉。为了表彰他对国际石油工业的杰出贡献,SPE还授予他 “终身会员”的荣誉,他还是SPE杰出服务奖委员会委员、长远规划委员会委员、著名演讲人评选委员会委员……
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时候的他,骨子里已经有深深的倔强和自我意识,他的母亲说:“9个月,当不喜欢或者反对某样东西时,他就会把头转过去,或用手推开。”
“19个月,他已经是个独立的小朋友,什么都要自己做。”
他的固执,到了大人用糖果引诱他也不会改变态度的地步。他知道自己要吃什么,要什么玩具,怎么玩。
倔强的时候,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王德民儿子谈王德民
在央视《人物》对王德民院士的专访中,他的哥哥这样评价他:
完美的男人最自律。在生活中,王德民老先生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
他说:“没有好身体,我还有那么多的科研项目怎么办?”在这种紧迫感的驱使下,他以对待科学的严谨来对待自己的生活:
他选了个15楼的办公室,每天爬楼梯上班,从不坐电梯,用他的话说:“当我爬到10楼时就出汗了,到15楼,刚好满足我出汗再多练一会儿的程度。”
王德民为了控制自己的血糖血脂,几十年一日的饭前运动,不运动就拒绝吃饭,哼,真的是个顽固小老头。
每天中午,他都自己躲起来吃家里带来的午餐:一个苹果,一片面包,一杯温水。
愈是神秘,愈是优雅,在小办公室,静静思索,甚至能感觉到他学霸型的绅士和安静。
他坚信的一项科学研究说,每天饮酒少许有益于身体健康,少许是多少?王德民有自己的度:18克。
不能再少,多了不喝。
看到这,许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小说里精神生活极度自律,爱学习的天才帅男主日常,然而王德民比小说更加完美。
82岁的他,仍保持着30岁的旺盛精力,仍是帅爷爷一枚。
无论去给学生上课,还是私下搞研究,都保持着绅士的做派:一丝不苟的头发,帅气英俊的面容。
认真工作的时候,像极了黄秋生。
王德民经常出国参加会议,进行讲学和科技交流,现在他是国际石油界的著名演讲人。不少西方大公司想请他去工作。
他却不为所动:“和国外比,我的工资不算高,但足够我用。世上有哪个地方有条件让我组织几万技术人员向大自然进军?有哪个老板能给我这么广阔的天地去施展自己的才干?只有中国。”
2016年4月12日,“王德民星”命名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大庆油田隆重举行。多家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根据王德民院士作为中国油田分层开采和化学驱油技术的奠基人所取得的突出科技成就,经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推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申请,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批准,将国际编号为210231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王德民星”。
这项命名体现了国际社会对王德民院士长期从事油田开发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开创中国油田分层开采和化学驱油技术先河,成为油田开发科技领军人物的肯定和褒扬。这不仅是王德民院士的光荣,也是他所带领的大庆油田科技创新团队的光荣和自豪,更是全国石油科技界的光荣和骄傲。王德民的名字进入了宇宙星空,“王德民星”将永远遨游在浩瀚的太空之中!
“王德民星”命名仪式上的王德民
国家科技部原部长朱丽兰说,要以王德民同志为榜样,在科学前沿和产业高端攻坚克难,奋发有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喻宝才相信,在王德民院士科学成就、崇高精神的影响和感召下,会有越来越多的科学梦想得到点燃,越来越多的创新活力得到激发,不断汇聚成中国石油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他是和王铁人同时战斗在大庆的一位知识分子,功绩卓著,却鲜为人知。” 人民日报《知识铁人王德民》这样评价他。
来源:穆格
责编:龙志阳 | 编辑:龙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