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矿山建设第一门户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企业研究中心 > 

“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研讨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



就以王浩所规划的红旗河方案为例,从雅鲁藏布江建坝,绕着青藏高原山脉边缘引水到大西北,然后一部分流向新疆,一部分补充黄河水,再造20万平方公里的江南水乡,看起来一切都很美好。但实际上,要建设6000多公里的红旗河工程,存在着种种不确定风险。

一是生态风险。青藏高原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西部战略屏障,号称“亚洲水塔”,我们的长江、黄河等最主要的河流,以及流向东南亚的各条国际河流,均是发源于青藏高原。同时,青藏高原又十分脆弱,任何影响巨大的工程项目都要慎之又慎,否则出现问题将无法弥补。红旗河工程无论是筑坝、隧道还是渡槽方案,对当地生态环境都是一个考验。况且,该项目不是个别节点工程,而是系统工程,为了实现自流,必须建设大量的拦水坝和隧道,对于青藏高原的生态来说将不可承受。

二是工程风险。红旗河工程宣称年输水高达600亿方,甚至有网友夸大到1000亿方。这是什么概念?我国第二长河黄河的年均径流量为570亿方。也就是说红旗河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流量,夸张点就是两条。按照王浩院士的自流方案,红旗河工程从雅鲁藏布江通过隧道引出后,沿途经过横断山脉,穿过多条大河。这里正是中国西部最危险的地震带,如果自流高坝方案,头上顶着动辄几十亿、上百亿方库容的水坝,一旦发生地震,后果难以想象。

三是经济风险。按照该课题组的乐观估计,红旗河工程总投入4万亿人民币。当然,这就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加上不可预测的工程问题,还有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投入最终将超过这个数。但即使只投入4万亿,也是一个巨大的数目,每年仅融资成本就高达2000亿以上。

更为关健的是,是大规模引水的水价问题。藏水入疆最可能的用处是生态补水和农业用水,但如果按上述引水投入,用水成本惊人,而投入回报很低。虽然我国财力和综合实力很强,但也经不住这种亏损巨大的投资。

四是外交风险。无论是雅鲁藏布江,或者是其它国际河流,单方面大规模引水肯定会引来国际争端,在没有协调好与它国的关系前,贸然上马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外交风波,说的严重点,引起战争都有可能。网上有一部分人动不动喊打喊杀,实际上国与国的关系没这么简单,否则我们早就收回藏南和南沙群岛了。

青藏高原和新疆等地的地理地貌和生态环境是千百万年来自然形成的,任何大规模的人工干预都存在着不可预测的风险,从环保的角度分析,对该区域的保护比开发要好得多。中国的人口已经达到一个高峰,今后几十上百年只会缓慢增长,并达到一个平衡,不需要向脆弱的大西北大规模移民。

另外,随着农业技术的提升,吃饭也不成问题。我们现在关键是要保证现有的优质良田不受破坏,以及防止农村出现大规模的抛荒。

附: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于1991年10月23日由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原名中国社会发展科学研究会。1992年1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成立大会。1995年5月10日,民政部批准,将中国社会发展科学研究会更名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为加强研机会的领导,1997年3月10日,经民政部报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同志继续兼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的职务。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由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科技和管理工作者以及少数企业家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

中文名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成立时间1991年10月23日

理事长邓 楠

副理事长王伟中(研究员)




工作任务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由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科技和管理工作者以及少数企业家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旨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学术交流,理论研究和咨询服务,开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活动,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的繁荣做出贡献。研究会坚持民主办会的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团结和组织科技、经济及社会各界人士,充分开展学术上的自由讨论,努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和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提高,为有关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理论依据,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及《中国21世纪议程》的全面实施发挥作用。


部门设置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在理事会的领导下,根据工作需要设组织、学术、科普与宣传、培训、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国际交流合作和编辑等七个工作委员会。根据学术工作的需要,现已经成立有人居环境、水问题、减灾、可持续农业和生态环境等五个的学术专业委员会,组织力量重点解决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的会刊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杂志,该杂志是政策指导型的学术刊物,曾获国家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内容丰富,科技性强,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交流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宣传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坚实阵地。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以完善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己任,积极组织团结国内外从事可持续发展的各界人士,进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宣传、研究和成果的交流,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繁荣做贡献。


理事会

理事长

邓 楠

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邓楠女士在科技项目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是《中国21世纪议程》编制工作的主要组织者,曾组织中国12个重大社会经济领域的科技政策制订活动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鉴于对中国和全球环境与发展的突出贡献,邓楠女士被授予1994年“联合国布特罗斯-加利特别研究奖”和1997年safari地球奖。

副理事长

王伟中(研究员)

清华大学水利系,博士。1987年至1991年在水利部工作;1991年—1998年在国家科委社会发展科技司工作;1998年—2006年2月任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其中于2004—2006年在云南昭通市挂职副市长)。主要从事科技政策、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环境外交、科技金融研究与管理工作。现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杂志主编。

王浩(博士,教高,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

1978-1982年清华大学水利系本科,1982-1985年清华大学水利系硕士,1987-1989年清华大学经管系统工程博士。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曾主持完成国家项目以及其他部门和地方项目数十项,世行、亚行以及其他国际合作项目多项。创立并发展了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方法体系,提出了流域水循环二元演变模式和水资源全口径层次化动态评价方法,并在流域水循环模拟、水资源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水价、生态需水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积极推动了水资源学科的新发展。至今,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奖励10项;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秘书长

郭日生

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博士,长期从事环境、资源问题研究、科技政策与管理、生态补偿、循环经济理论方法研究与管理等工作。1994年—1998年在原国家科委社会发展科技司任职,1998年—2006年任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

现任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理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杂志编委,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矿山建设网公众号                          




矿山界公众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