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大报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我校被批准办计算数学专业,并准备办计算机专业,办这两个专业,电子计算机都是重要的实验设备。 吴哲辉老师 那时没有微型计算机,一台计算机一般需要一间100平方米的房子来放置。 当时全国的计算机很少,全国可能不到100台。煤炭系统有一台TQ-16机,在河北涿县的地质局用来搞数据处理;山东省有一台,还不是正式厂家生产的,山东大学的汪嘉业老师带领一群人仿照DJS-6机研制的,叫DJL-1机。 当时,很多人不知道电子计算机是何物,参观电子计算机都要先交政审证明。1977年3月,吴哲辉老师拿着学校的介绍信去山东大学计算机室,跟从汪嘉业等老师学习。1977年暑假,吴哲辉老师又和张孝令、袁云耀老师一起去北京工业大学学习计算机编译知识。两次集中学习,对计算机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使校内教师对电子计算机有所了解,1977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在教务处主持下,我校举办了第一次程序设计学习班,由袁云耀、张孝令和吴哲辉老师3人主讲。 1977年11月13日,钱泽民老师从泰安来到济南,带来了杜亚伯从北京带回的一个消息:煤炭部的领导将为能找地方订到计算机的人出钱买计算机。 因此吴哲辉老师等人决定找地方购买计算机,并且由钱泽民老师联系汪嘉业老师帮忙。 在汪老师的帮助下,我校同上海无线电13厂签订了购买意向合同书,该厂同意卖一台TQ-16计算机给我们,价格82万元。 拿到合同,吴哲辉和袁云耀、陆酉霞三位老师到北京找到了煤炭部教育司司长郑昌荣。始料未及,情况有变化,煤炭部里只能出200万元,只能买两台,所以他们决定先照顾重点学校,也就是中国矿业大学(当时名为四川矿业学院,在四川华蓥山)、阜新矿业学院。 合同都拿来了,自然不会轻易放手。大家积极反映学校的情况,反映我校的学科建设,反映计算机的事……交谈间,来了一位淮南矿业学院的老师,他也想买计算机而且也拿到了合同 (从北京738厂购买DJS-154),计算机价格是54万元。过了一会,阜新矿业学院两个老师也到了现场,也是为计算机而来,可是他们对计算机的情况还不十分了解……中午,中国矿业大学(四川矿业学院)来人说,电子计算机他们暂时不要了。当时他们正在徐州建校,打算建校两三年后,再向煤炭部申请购买计算机,而且说他们要购买的是美国产的IBM4341(当时价格为400万元人民币)。这样,后来研究的结果是:煤炭部的预算200万元专项资金,分配给我校82万元、阜新矿院54万元、淮南矿院54万元。 回校之后,学校成立了电子计算机筹备组。吴哲辉老师作为电子计算机组的发起人,任副组长,组长是臧桐村,成员有钱泽民、程勇、徐培福等。 为了让计算机到校后迅速运转,筹备组成员提前研究了相关资料,对工作进行了详细分工,谁负责运算器,谁负责控制器,谁负责外部设备,谁负责软件、内存、编程……大家既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又相互配合。另一方面,学校为即将购来的TQ-16机专门建了一座机房,以及相配套的空调机房。 1979年11月,接上海无线电13厂通知,TQ-16机已生产出来,让学校派人到上海接机。于是,计算机筹备组成员,再加上其他几位老师、实验人员到上海无线电13厂住了一个月左右,同无线电13厂的技术人员一起安装、调试。由于筹备组成员事先通过一年多的阅读相关资料,加上这一个多月的接机实习,机器运回泰安后(1981年),TQ-16机在山东矿院机房的安装、调试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及时提供给数学师资班(七七级)和计算数学专业(七八级)的学生学习使用。 1980年,吴哲辉老师参加出国考试,并参加了出国预备人员外语培训;1981年下半年回校参加TQ-16机的安装调试工作。机器调试完,之后他便出国了。计算机的工作也交由其他老师负责维护使用。 对于我校创办计算机专业、购买计算机的往事,感慨较多的是大家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是领导的支持和大家的团结互助。 责编:龙志阳 | 编辑:龙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