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矿山建设第一门户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岩土工程 > 

岩土工程

发布时间:2017-02-09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是全国岩土工程最有历史传统、影响最为广泛的学会组织之一,是全国岩土工程界进行技术和学术交流最重要的学术团体。根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章程,分会的业务范围: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组织科普活动、编辑、出版学术刊物和书籍、开展民间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参加国际学术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组织参与土木工程建设的决策论证、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组织符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宗旨的公益活动、完成政府部门和中国科协委托的各项任务。涉及的方向包括:(1)土的基本性质和测试技术;(2)基础工程;(3)地基处理;(4)地下工程及深基坑;(5)土工建筑物与边坡;(6)土动力学及地震工程;(7)环境岩土工程;(8)岩土工程中的新技术与新材料;(9)岩土工程中的计算机应用。

成立沿革

        1953年,由茅以升先生创议,在北京成立了本分会的前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北京分会土工组,开展土力学及基础工程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1957年,为适应全国经济建设形势发展的需要,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北京分会土工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国性的中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1978年随着我国学会体制改革的进展,成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下面的二级学会,改名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1999年,为与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协会的名称相适应,改称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
        
本学会于1957年与土力学创始人Terzaghi教授联系,参加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简称国际土协ISSMFE1999年改称为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协会ISSMGE),成为该协会50多个团体会员国之一,推动本学科的国际交流活动。按国际土协有关规定,我学会现有481人代表我国参加国际土协,作为该协会的会员。

施工技术专业委员会

挂靠单位: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下空间与工程设计研究院

通信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 1368 号,邮编:200011

主任委员:王卫东

副主任委员:李耀良 张 雁 高文生 刘永超 龚秀刚

常务委员:

王卫东 李耀良 张  雁 高文生 刘永超 龚秀刚 陈云敏 郑  刚 郑建国

张晋勋 朱雁飞 郭传新 周同和 杨志银 姜向红 张日红 娄荣祥 林  坚

秘书长:戴斌

副秘书长:常林越 王理想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  郧 马连仲 王  平 王卫东 王卫民 王长科 王宝德

王继忠 王理想 王蜀元 邓亚光 朱建新 朱彦鹏 朱雁飞

刘  涛 刘玉涛 刘永超 刘全林 刘兴旺 刘松玉 刘忠池

江志安 许森齐 李  星 李连祥 李维峰 李耀良 杨成斌

杨志银 吴才德 吴永红 吴国明 何毅良 汪  浩 沈国勤

宋义仲 张  铭 张  雁 张日红 张文龙 张丙吉 张百鸣

张成金 张良夫 张晋勋 陈  星 陈  铭 陈云敏 林  坚

岳大昌 金雪莲 周同和 周宏磊 周国然 周蓉峰 郑  刚

郑  坚 郑建国 郝江南 胡晓虎 钟显奇 施  峰 施木俊

姜向红 娄荣祥 聂庆科 高文生 郭传新 郭现钊 唐  军

黄志广 黄志明 黄茂松 梅国雄 曹荣夏 龚秀刚 常林越

崔凤祥 崔晓强 康景文 傅志斌 焦家训 戴  斌

1978年我国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实行学位制度,随后岩土工程的研究生培养得到很大的发展。在19841985年,我国培养的第一批岩土工程专业博士龚晓南、李广信、张道宽等获得博士学位。在1983年后,随着文革以后入学的本科生开始毕业,较多年轻的研究生入学,同时一些新大学生开始留学国外。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通过答辩和获得学位。
        
在学位制度开始实行时,本学科的博士生导师多数是三四十年代从西方获得学位的老一代岩土工程专家;到80年代后期博士生导师队伍开始扩大,招收博士研究生的规模也加大了。到2000年岩土工程博士点共有19个,博士生导师74人。其中文革前本科毕业的教授占多数。到2005年,岩土工程博士点达27个,博士生导师160人左右,其中已经是中青年教授为主了。
        
由于岩土工程学科的进一步整合,许多原来地质、矿山等专业也归入岩土工程;同时以岩石力学为主的地下洞室、岩石边坡和岩石地基等也成为岩土工程的基本课题;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环境岩土工程越来越成为岩土工程中的重要研究和工程实践领域。
         70
年代末,由黄文熙组织举办了几期岩土工程研讨班,由若干专家分专题讲座,很多研究生参加听讲,逐渐形成了研究生学位课《高等土力学》的雏形,以后北京还是以专家分章节讲课的形式,一直坚持到90年代后期。80年代初由黄文熙主编的《土的工程性质》和由钱家欢主编的《土工原理与计算》都曾作为最早的研究生教材被使用。后来1990年朱百里和沈珠江编著的《计算土力学》,1987年屈智炯编写的《土的塑性力学》,1990年龚晓南编写的《土塑性力学》,1997年胡中雄编写的《土力学与环境工学》等都在不同院校作为研究生教材或者参考书使用。由李广信主编2004年出版的《高等土力学》研究生教材包括了相当数量的习题与思考题,教学计算程序等内容,并出版了配套的电子教案,成为国内出版的第一本被教育部推荐的岩土工程研究生用教材。

 

 2002年公布了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正式开始实行第一次考试,至2005年底,已考过四年和两次考核,已经有7000多人取得注册岩土工程师资格。执业注册工作也将开始。
        
在筹备岩土工程师注册考试的过程中,针对我国的岩土工程被分隔在各个行业领域的现状,提出了大岩土的概念。强调岩土工程师不仅需要具有为某个特定行业服务的能力,而且在工作需要时,能够适应其他行业的要求,具备解决各类岩土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因此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不分行业。我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专业考试之所以考虑设置比较宽的专业面,也是吸取了国际上的经验,与我国扩大专业范围的教育改革要求相适应,同时也为了有利于国际间注册工程师资格的互认。注册岩土工程师的专业覆盖面包括建筑工程、公路和铁路工程、水利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和海洋工程、隧道和地下工程、矿冶工程等不同的行业。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和监理等不同阶段的工作。
        
根据专业考试大纲,岩土工程师需要通过8个课目的专业考试,包括岩土工程勘察浅基础深基础地基处理土工结构、边坡与支挡结构、基坑与地下工程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地震工程工程经济与管理2005年起,对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考试大纲进行了一次修订,新的考试大纲将于2007年开始执行。其中增加了岩土工程设计基本原则、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同时原土工结构、边坡与支挡结构、基坑与地下工程一章分为土工结构与边坡防护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两章。
        
我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专业考试在岩土工程界激发了学习的高潮,极大地推动了工程师们的岩土工程知识的总结与学习,各行业之间加强了交流。由于注册岩土工程师每年有继续教育的要求,所以岩土工程师的继续教育有了较大推动,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