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建设工程公众号
杰出工程师公众号
目前,中国有823位全体院士,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人数最多,共有119人;工程管理学部(54人,其中26人为跨学部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51人)、农业学部(72人)三个学部人数不及百人。那么在这些院士中,又有多少位是咱们煤炭行业的呢?接下来,小编就带你去领略一下这些“煤炭大咖”的风采吧!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顾大钊 顾大钊(1958.5.1- ),矿山工程与水文地质专家。江苏滨海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1988年在中国矿业大学获博士学位,是我国煤矿建设井巷特殊工程领域的第一位博士。1990年至1991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在中国矿业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1995年作为科技带头人调入神华集团工作。现任神华集团科技发展部主任,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对我国西部煤炭绿色开发工程技术做出了突出贡献。提出了煤矿地下水库储用矿井水的技术思想,建立了煤矿地下水库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此技术首先在神东矿区全面应用,煤矿地下水库提供了该矿区用水量的95%以上,为干旱缺水的神东矿区建成世界唯一的2亿吨级超大型煤矿区提供了水资源保障。还给矿区周边发电和煤制油等企业供水,使西部煤矿区由耗水大户成为供水基地,奠定了我国在此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该技术正在西部其它矿区推广应用,为保护利用我国煤炭开采每年损失的数十亿吨矿井水资源开辟了新路径。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孙越崎能源大奖。获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1项发明专利获中国专利金奖。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 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晓红 矿山安全技术专家,1993年获博士学位,曾任重庆大学、武汉大学的校长,教育部副部长,煤矿灾害动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长期致力于水射流技术及其在煤矿安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在煤层气开采及复杂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2011年,李晓红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康红普 康红普(1965.11.16- )采矿工程专家。山西五台人。1985年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1991年获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煤矿巷道支护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发明了煤矿井下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方法与仪器,揭示出巷道围岩地质力学参数分布规律;开发出基于地质力学测试,以锚固与注浆为核心的煤矿巷道安全高效支护成套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在我国煤矿得到广泛应用,简化了煤矿生产系统,提高了煤矿安全度与生产效率,推动了我国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变革与发展,提升了我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120余篇。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彭苏萍 矿山工程地质与工程物探专家,1988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曾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公共安全〉专题组副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能源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国家“653工程”煤炭地质与测绘领域首席专家等。2007年,彭苏萍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强 武强(1959.10.10-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学家。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1991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主任,国际矿山水协会(IMWA) 执委,国际矿山水协会(IMWA)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水文地质”专家组组长,《Mine Water and the Environment》副主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我国矿山防治水领域学科带头人之一。曾作为国务院特别重大透水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先后负责了6次特别重大透水矿难现场抢险救援或调查研究工作。在我国煤矿顶底板两大主要突水灾害预测预报与防控技术和矿井水防治、利用、生态环保三位一体优化结合模式以及矿井充水条件三维可视虚拟化分析系统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出成果。他出版中英文专著11部,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检索5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0项,获中国香港和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国家授权软件著作权近30项,主编国家技术标准和工具书多项。荣获中国首届十位“优秀博士后奖”、“李四光地质科技奖“和“全国优秀教师”等。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和平 谢和平(1956.1.17- )矿山岩体力学专家。湖南双峰县人,1987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共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四川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科协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长期从事矿山工程力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最早建立了裂隙岩体宏观损伤力学模型来研究其自然性状及导致灾害性事故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开拓了裂隙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新领域。创造性地引入分形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非连续变形、强度和断裂破坏的研究,形成了裂隙岩体非连续行为分形研究的新方向,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率先组织开展了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基础研究以及深部煤炭开发中煤与瓦斯共采理论研究,组织研究并提出了煤炭开发新理念即科学开采和科学产能。率先提出了全球CO2减排不应是CCS,而应是CCU,开创了CO2矿化利用新领域。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SCI收录80多篇、引用500余次,EI收录100多篇,CSCD和CSTPC引用600余次。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4项国家级奖,以及孙越崎能源大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多项。被美国、英国、德国、波兰等国外著名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及客座研究员,2007年被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2008年获香港理工大学第十五届“杰出中国访问学人计划”表彰,2012年10月被香港理工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2012年11月被英国诺丁汉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克昌 煤化学工程专家,我国煤化工科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1999年获日本信州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教育部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双聘教授等,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太原理工大学校长等。 长期从事煤化工和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的科研、开发、教学和战略规划研究,连续两次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能源领域“973”项目。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袁亮 煤炭开采及瓦斯治理专家,我国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与技术的主要奠基人。1982年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现安徽理工大学)采矿工程系。现任煤炭开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深部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淮南矿业集团副总经理、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创建了我国首个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并将研究成果在全国煤炭行业广泛推广应用,对我国和世界低透气性煤层的煤与瓦斯共采理论和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袁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岳光溪 洁净煤技术专家,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动力农机系。1985年后从事洁净煤技术研究。现任清华大学研究员。自“八五”到“十一五”连续主持国家“循环流化床燃烧”的攻关项目,开发了系列容量国产循环床锅炉,还实现了我国循环床设计技术第一次出口,是我国该领域的领军人物。 近年又进入煤气化领域,开发出分级给氧高压煤气化专利技术,并成功实现工业示范和产业化。2009年岳光溪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铁岗 张铁岗(1946.9.24-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家,教授级高工。出生于河南省许昌县,原籍河南省许昌县人。1966年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1990年进修于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曾任平煤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长期在一线致力于煤矿工程、科研与安全技术工作。为攻克瓦斯,担任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示范配套技术研究》课题组组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瓦斯防突、分级、隔抑爆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防治瓦斯整体水平向前迈一大步,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所著《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复杂、难采煤层的开采》、《煤矿安全工程设计》等书,已被生产、教学、设计、科研等部门广泛采用。主持改造老矿两座,设计延深及新建大矿六座,创建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任主任,为平煤成为全国产量效益特大型企业作出贡献。有十多项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曾先后被评为全国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科技创新“十佳”人才。并荣获孙越崎能源大奖。2002年被国务院聘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矿业组副专家。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玉卓 洁净煤技术专家,1989年获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1992-1996年,先后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现任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曾任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院长、国家能源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和国际能源署(IEA)煤炭咨询委员会(CIAB)执委。 对我国煤洁净转化工程技术做出了突出贡献。主持建成了国家能源战略工程——世界首套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和60万吨/年煤制烯烃等国家示范工程,并成功投入运行,奠定了我国在此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5个,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际发明专利5项。 2011年,张玉卓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范维唐 矿山压力及开采机械化专家,1956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1963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矿业学院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曾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院长,煤炭工业部总工程师、副部长等职。现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世界采矿大会组委会副主席。 主要从事研究及主持综合机械化技术攻关,做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采煤机械化现代化的试验室,大量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秦裕琨 热能工程、燃烧学专家,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研究生学位。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燃烧工程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发明了用于火力发电厂的风控浓淡煤粉燃烧技术,并研制了高效、低阻的煤粉浓缩器,强化了浓淡燃烧的作用,覆盖了电站锅炉的主要燃烧方式和煤种。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鲜学福 我国著名矿山安全技术专家,煤层瓦斯(煤层气)基础研究的开拓者。1964年毕业于莫斯科矿业学院获副博士学位。现任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煤炭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全国自然科学煤炭科学技术术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学科组成员,煤炭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致力于矿井煤层气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的研究,并于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世宁 周世宁(1934.1.12- )矿山瓦斯防治专家。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 1953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学院。现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矿井瓦斯防治的科学研究工作,在瓦斯流动理论、煤层瓦斯压力和透气系数等参数测定技术、实验研究和生产应用等方面都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发明的“胶圈-压力粘液封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技术及装置”获1986年国家发明奖三等奖。 他创建了以Darcy定律为基础的对煤层有强吸附作用的瓦斯流动微分方程。在实验室进行瓦斯流动的物理模拟试验,并应用相似理论将实验结果以相似准数的形式导出通用的单向、径向和球向不稳定流动瓦斯涌出量计算公式,获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煤层透气系数测定方法”和“予抽煤层瓦斯防止突出”两项技术,均获1983年原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开创性地建立了我国煤层瓦斯地质、流动理论、瓦斯预测和抽放以及煤和瓦斯突出防治的学术体系,他是该理论体系的奠基人。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工程管理学部 金智新 采矿工程技术和安全工程管理专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家,现任山西焦煤集团总经理,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煤炭开采技术研究和煤炭开发工程管理。在老煤炭基地转型建设中,首创“煤矿 工业园区”一体化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新模式,并组织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单井口井工矿井塔山矿(1500万吨/年),建设了我国煤炭行业第一个产业链最完整的塔山循环经济园区。 凌文 系统工程与能源工程管理专家,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系统工程专业并获博士学位,现任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致力于运用系统工程理论解决大型工程管理难题,积累了丰富的系统工程实践经验。主持了十余项煤基能源重大工程研究,在煤炭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为神华集团的主要指标达到世界煤炭行业领先水平发挥了关键作用。 王安 现代煤矿采矿工程专家,2002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先后担任乌达矿务局总工程,中国神华神东煤炭公司总工程师、总经理,神华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总经理等职。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煤炭开发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工程管理,在国家重点工程神府东胜矿区的开发建设中,提出“生产规模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管理手段信息化、队伍专业化”的大型现代化矿区建设思想,创新与实践由采矿技术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综合治理体系为核心的现代采矿生产模式,为建设世界上第一个“高产、高效、高回收率、安全、环保”的亿吨现代化矿区做出突出贡献。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刘炯天 矿物加工工程专家,获矿物加工工程博士学位。现任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煤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煤炭与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微细粒分选与洁净煤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发明旋流-静态微泡“柱式选煤”方法,开发粗扫选一体化的“两段式选矿”回路,形成“多流态梯级强化浮选”的中国柱分选技术。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清如 矿物加工专家,1952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致力于选矿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研究,是我国矿物加工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重介质旋流器末煤选煤厂,指导研究设计了我国第一台筛下空气室跳汰机,解决了我国跳汰选煤机的大型化;建立了“粒群透筛概率”的筛分理论,“空气重介质稳定流态化”的选矿理论和技术,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高效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示范厂。部门内容引自矿业汇,煤博士据中国工程院网站整理报道 新晋院士王国法 王国法,男,山东文登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开采装备技术研究所所长、《煤炭科学技术》编委。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科技奖励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孙越崎能源大奖”,“全国杰出工程师奖”,“全国劳动模范被授予”称号。 致力于煤矿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技术与装备理论与工程实践。 主要成果 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主持研发了适应我国煤矿条件的系列高效综采技术及液压支架,创新提出了超长工作面集约化高效综采及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控制原理和设计方法,形成了高效综采理论、技术和装备体系;主持研发了世界最大采高的8.2m超大采高综采关键技术及装备和20m特厚煤层高效综放关键技术及装备,攻克了国外没有解决的6~20m特厚煤层综采和综放难题;成功开发了世界最小采高(0.6~1.3m)的薄煤层智能化综采技术与装备,突破了无人开采技术;取得第一发明人发明专利15项, 国家标准30项。
矿山建设网公众号
杰出工程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