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阶段的博文以矿业投资为主,接下来计划写一组关于矿山地质方面的文章,尽量符合矿山生实际,非教科书式的普及,以供同行人士讨论。
老刘曾经写过一组“矿山生产计划的编制”的文章,未来也会写勘查地质系列的文章。
熟知矿山地质,对矿业投资也有很大的帮助,矿业投资最终要落实到矿山生产中去(短期股权投资与风险勘查除外),也就是要从生产角度去考虑投资。不以生产为目的的资本投资都是耍流氓,其结果是反被流氓……
教科书上关于矿山地质的定义:研究在矿山开采时期,为保证矿山持续生产、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扩大矿山规模、延长服务年限和保护矿山环境所需进行的各项地质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现实中,矿山地质的主要工作内容(特别是民营矿山企业):
(1)寻找富矿在哪里?平衡利润最大化与生产连续性的关系。
(2)通过二次圈矿,降低损失贫化,保障生产,实现效益最大化。
(1)矿山合规化手续办理,应付各种检查,甚至当Wu职矿长。
(2)管理施工队伍,与施工队伍斗智斗勇(罚款与动爆粗口)。
(3)与安全、采选等配合,促生产保安全。
(4)开展深部和外围找矿,给矿山续命。
(5)根据矿产品的价格确定年度供矿品位,建立动态生产指标。
本人曾在新浪博客写过《矿山地质与勘查地质差异的讨论》,被转载的特乱,标题也已面目全非(变成了标题党)。在这里重新做一下梳理:
很多人不重视采前地质评价与补充勘探,其实这是相当重要的环节,是减少设计失误与建设投资损失的主要措施,后续会有专述。
(1)依基建进度,探建结合,充分采用设计的采矿工程取样。
(2)加密探矿工程,重新圈定矿体,提高资源级别。
(3)验证矿体的连续性,验证勘查类型、研究原工程间距的合理性。
(4)验证资源的可靠性(重中之重)。
(5)研究开采技术条件与选治加工技术条件,可能需要重新选矿试验。
(6)对接设计院,发现问题进行设计变更。
(7)保障基建进度与生产接续,当完成基建,三级矿量基本平衡。
(1)同样加密勘探工程,储量升级。
(2)结合采矿工艺圈定矿体(不同于地勘规范圈矿),给采矿提交具有可操作性矿块,减小损失与贫化。
(3)根据品位分布,优化开采顺序,平衡矿床品位、中段品位与年度供矿品位。
(4)探采对比,修正地质模型,验证勘查网度的合理性与勘探手段的有效性(如:坑内钻是否有效?)
(5)研究探采结合的方法、手段,省时省钱。
(1)坑道与采场的编录和取样、资料整理,图件汇总与编制。最好编两套,一套按现行地质规范,另一套符合生产实际。
(2)各生产环节管理与指导。
(3)资源储量报表与储量平衡,特别是国内采富弃贫时的报表需琢磨。
(4)采掘平衡(剥采平衡)与三(二)级矿量平衡:三级矿量多了会积压投入,少了会生产被动。
(5)贫化损失管理:它既是技术指标问题,更是经济指标。
(6)品位的研究与优化,出矿品位的制定与控制。
(7)报表与台账:有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甚至还分对内Or对外。
(8)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如边坡稳定、采空区塌陷)等影响矿山安全生产的各种地质问题。
(9)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年度、月度)与中长期规划,本人立曾写过一组文章,可参阅。
(1)配合上级部门的检查
(2)上级报表:给各位一个提示,目前多部门的报表已联网,不可乱填。
(3)储量年报:这是给主管部门看的,可能与实际偏差大。有的却在转让中作为矿权评估依据,令人无语。
(4)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特别是注意含有害物质的尾矿和废水的处理研究。
(5)低品位矿与伴生矿的处置与利用前,如何报是关键。
(1)地质建模:优秀的模型不仅体现出主元素、共伴生元素、有害杂质的分布,也要体现出地层结构、构造、水文条件(含水层、隔水层与导水带)、工程地质条件等诸多参数。如某大型露天矿,有用元素为铜、金、硫,杂质元素有砷、炭、铅(影响铜铅分离),影响选矿的还有氧化与泥化矿,影响开采的边坡条件(构造、风化、涌水、不同层位的软硬岩等)。如有条件,全部建模。
(2)计划与预报:依进度进行生产预报与安全预报等。
(1)制度建设:流程不长不短、考核项不多不少、授权不大不小,能做到吗?多数则是过度化、流程化。
(2)合同管理:合同不是条款越多越好,要考虑可执行性。
(3)验收管理:它不只是计量的依据,更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验收权在手,权利大大的有。
(4)管理在于公司的整体治理,不多说了,说多了有些公司心理毛毛的。
1、矿山地质是采矿的前提,更是过程控制与精细化作业的前提,确实很重要。
2、现实中有些矿山领导将地质工程师当作取样工,可悲,望减少。
3、有些砖家依勘查规范去做矿山地质,最好认清自己有没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