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高校中,大部分学校的名字中包含了方位、城市、类型等信息,可以仅从名字就能大概判断出这所大学的所在地点以及优势学科等。当然,也有一些学校因为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校名中并不一定含有相关信息;同时,有些高校在本校区外的其他省市建立了分校区,为了更好地区分通常会在校名后面将分校区所在地点以括号框起来,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然而,校名之后以括号表示地点的高校也并非都是分校区,即可能同时有多所独立的大学共用同一个校名,而中国矿业大学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
目前有两所大学的取名都是中国矿业大学,其中一所位于徐州,通常称之为中国矿业大学;另一所位于北京,通常称之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因此,很多人从校名认为徐州的矿业大学是主校,而北京的矿业大学是分校,所以自然认为徐州的矿业大学要比北京的好,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下文基于大连理工大学学科评价中心数据库和各高校官网数据来回答上述问题。
一、办学历史
从学校历史上来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与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发源于同一所高校。
两所学校的前身都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后于1913年停办。
1915年复办,并改名为福中矿务学校。
1931年又改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并在8年内经历了数次搬迁,1946年在洛阳复校,并于同年10月搬至郑州,1947年又搬迁至苏州。
1950年在焦作工学院基础上创办中国矿业学院,第二年将师生及设备等主体转移至天津(剩余部分继续在当地办学,并逐步演变为今日的河南理工大学)。
1953年学校搬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1970年搬迁至四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
1978年,学校在徐州重建,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成立了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8年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也在1997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2009年北京校区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自此,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逐步转变为各自独立的办学实体。
二、基本情况
从基本情况来看,两所学校在许多方面都比较接近,如都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以及“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而在差异方面,除了办学地点不同外,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的全国排名常年位于54-60之间,且于近几年稳定在56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全国排名则常年处于69-77名之间,最近几年稳定在76名。同时,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已经从最初的仅以矿业工程等学科为主的理工类高校转变为了综合型高校。此外,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的占地面积也远远大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由此可见,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的大学排名和办学规模都强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三、学科建设
在学科建设方面,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两所高校合并起来一同进行全国学科评估。在第四轮学科评估共有28个学科上榜,其中有4个A类学科,包括了一直以来的优势学科矿业工程和安全科学与工程,获得了A 的结果;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获得了A-的评估结果。其余还有4个B 级学科、6个B级学科、4个B-级学科、2个C 级学科、5个C级学科以及3个C-级学科。
因此,从学科建设角度看,两所高校的表现基本相同,均拥有1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矿业工程)、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以及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此外,在不断提升与保持理工类学科优势的基础上,两所学校也非常重视社科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均获批了管理学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尤其是中国矿业大学(徐州)还聘任了具有管理学背景的校长(之前还在南京财经大学担任过校长),进一步有力推动了自身社科类学科的发展,朝着更加全面、综合的发展方向前进。
四、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本科毕业生升学的国内高校主要集中在中国矿业大学(699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5人)、天津大学(59人)、西安交通大学(47人)、中南大学(46人)、山东大学(37人)、北京理工大学(35人)、湖南大学(34人)、哈尔滨工业大学(32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0人)等高校。多数毕业生也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包括中建集团(239人)、比亚迪股份(53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44人)、中国电信集团(34人)、紫金矿业集团(29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26人)、山东能源集团(23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22人)、中国银行(20人)等。
与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不同的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毕业生升学的国内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包括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432人)、中国科学院大学(61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2人)、北京交通大学(29人)、北京师范大学(22人)、北京理工大学(22人)等。毕业生重点签约的企业包括了中建集团(128人)、国家电网(48人)、中铁集团(43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36人)、比亚迪股份(53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1人)、中国五矿集团(20人)等。
因此,从毕业生的地域流向来看,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的毕业生流向大部分集中在江苏省内(约40%左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毕业生流向则主要集中在首都北京(约36%左右)。而从人才培养相关指标来看,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心等多个方面的表现都普遍强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综上所述,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两所独立办学的大学,既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在各具特色的发展,并不存在谁有显著的优势,更不存在谁是谁的分校之说,所以不同的人会因为不同的关注点、不同的个人需求以及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等做出不同的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