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矿山建设第一门户网站!

新闻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山东矿业学院回忆14:忙碌在心里的世界和身边的世界之间——忆老同学孔庆全

发布时间:2024-04-03

山东矿业学院回忆14:忙碌在心里的世界和身边的世界之间——忆老同学孔庆全


忙碌在心里的世界和身边的世界之间——回忆老同学孔庆全

v1978年初的孔庆全同学

一、 泰安的时光初次见面的印象

1978 年 2 月我带着入学通知书在泰安火车站下了车。在来接我们的着浓重青岛口音的张老师的指挥下呆呆地站在车站前的路边等卡车来接我们这些新生去学校。初到泰安就像走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这里的风特别凌厉。虽然小时候也用寒风刺骨造过句,只是到了泰安这一刻才切身地体会到这个成语的含义。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路。所谓的路就是一片稍微平坦的沙土地被一排稀稀拉拉小摊和停着的几辆驴车隔出来的道。那寒风掀着沙土一阵阵地迎面打来。我瞇着眼睛, 哆嗦地站在那里只盼卡车快点来把我们带到学校去。

透心凉的风,眯眼的沙土,高亢的驴叫以及那听得似懂非懂的山东普通话就是泰安留给我的第一印象。不知为什么我那一下就把泰安和穷山恶水联在一起了。难怪我的同桌叶森来泰安没几天就选择了离开,而返回福建。假如没有两年前因上山下乡经历过那种对陌生环境适应的过程,我可能也就选择了返回福建。没想到就是这种对陌生环境先泰然处之的心态成了我日后走南闯北浪迹世界最可靠的保险 .

来到宿舍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先到了。这里有山东 的于展经,刘志河和刘登鲁;江西来的吴天俊还 有福建老乡吴添泉。老孔比我们来得稍微晚一些。他是在他爸爸的陪同下走进宿舍的。第一次见到 他的时候,他头戴一顶蓝得发黑的帽子,身着一 件被底下的棉袄撑得鼓鼓的深蓝色的中山装,下 身穿着一条肥大的棉裤,脚踩着一双黑色白底的 布鞋。一张略显白皙的脸上凸显着微微锁起的眉 头。老孔成了我的下铺。经过了一阵山东人所特 有的热情寒暄之后大家很快地就混熟了。

下午约好一起上虎山水库去溜溜。走出矿院西边 的小门一路向上,眼前的景色和福建灌木覆盖的 青山相去甚远。这几乎光秃的石头山由巨大的岩 石堆叠而成,零零落落却疏密有度地散落着一些 古松。这种景像虽然第一次亲眼所见,却不陌生。福州三坊七巷老家厅堂上挂的四轴山水国画分明 就是这泰山王母池后山的写生。这时风早已停了, 夕阳西下抹红了山涧对面的古松和峭壁,这里所 见到的和上午在车站边所感受的形成巨大的反差。

就在这第一次一起上虎山水库的路上老孔谈起了他的人生观“人生一世活着就是要让三千年以后世人还知道你曾经存在过。其他的一切都是无所谓的。”他还告诉我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修身

养性齐家” 做起。许多事要“明知不可而为之”。这头一次聊天老孔就展现了他的渊源家学。而这

对于一个仅仅在高一通过批林批孔对孔子有所闻,并被教育要以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为人生目标当 时的我来说真可谓是脑洞大开。我一边经意或不 经意地打量着老孔的穿着,一边听着他的高谈阔 论。那天老孔就像泰安的环境一样不同寻常地印 在我的记忆里了。勤奋好学

努力和勤奋对七七届学生来说都不是事,是最平 常不过的了。努力和勤奋就是七七界的招牌。那 时候很多人大有一股做不到头悬梁锥刺股就不足 以为人的干劲。同学们对此或多或少都引以为荣。许多年以后我想起这段经历时,却感到莫名的悲 哀。那不是我们的勤奋,那仅仅是人类求知的本 性对长期愚民政策和践踏知识的劣政的一种反抗, 是人类被压抑的本能借我们五尺之躯的一种渲泄。

说到勤奋和努力,我最先想到的是吴欲祥同学学 英语的起早贪黑。起床号还没响,我们就可以听 到吴欲祥背英文单词或单句的读书声。在夏天你 可以看到他穿着浅色的衬衫借着初现的曙光学习 英语,在冬天你可以看到他立起咖啡色外套的领 子背着风借着昏暗的路灯还是学习英语。熄灯之 后你依然可以看到他借着宿舍边上的路灯复习英语。

如果说吴欲祥的英文功底和他对英文的偏爱让我觉得他的勤奋和努力还有迹可寻的话,那么老孔学英文却真正地让我感到了勤奋的震撼。老孔总是把那本厚厚的工科英语卷一卷塞进他的中山装口袋里早起晚归地学习英语。那个时候常常在路灯下可以看见老孔操着浓浓的曲阜口音一板一眼地吊着英文单词。还有人记得老孔当年对何乃光老师提问的经典回答吗?“20 米long”

在泰安的头两年似乎英文和数学是大家最注重的 两门课。老孔不仅在英文上下很多的功夫更多的 功夫他是下在数学上了。

当年放寒暑假山东的同学都回家了或探亲或帮助 家里干农活。一些福建和江西的同学却因为车票 的昂贵就只好留在学校度过假期。记得那时半价学生票从福州到泰安也要 18块钱那可是一个半月的生活费啊。

如果没记错的话老孔是留在学校过假期的唯一的 一位山东同学。那是一个暑假,老孔先把樊映川 高等数学里所有的习题都做完了。之后他找了一 本《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来解。那是最 富盛名的数学分析习题集。500 多页共四千六百二十二道题。在教室里他就趴在书桌上做题。回 到宿舍,他坐在小马扎上光着膀子趴在床上解题, 黄色草稿纸摊了一床。一个假期他没日没夜地硬 是把四千多题都解了。可以说到后来他解题的熟 练程度相当惊人,许多需要多步分部积分公式的 题他都是可以直接写出答案。此习题集当时并无 题解。20世纪八十年代初由数学家费定晖,周学圣等人将其全部解出,成了现在由山东科学技术 出版社出版的《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题

解》。如果老孔当时把他那散落一床的黄色草稿纸收罗收罗交给出版社付印,那么这本大名鼎鼎的《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题解》的作者的名字大概就要改写了。

老孔不仅在数学上有很厚的功底,在物理和化学上更是很有造诣。这也奠定了他日后搞发明创造的基础。

白而不专

记得在矿院时有一阵子突然兴起了一股批白专道路,要走又红又专道路的风气。在这件事情上老孔的思路是你们批的是白专。如果不专,那也就

没什么可批的了。所以只要成绩不好就不会有人说你走白专道路。于是他的策略就是专心学习不闻政治也不要好成绩。按老孔的逻辑白而不专就成不了又红又专的对立面。老孔在许多学业上有很深的造诣,但他的成绩却没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源于他这种策略。由此可见老孔内心世界追求的和他对身外世界所反映的有多么大的反差。当然对名垂千古来说那些成绩单上的 9095分 100分又算得了什么呢?

对能量守恒的质疑

我们当时学的普通物理电学里有一个汤姆逊实验的历史记载,用来记录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的发现。电子以垂直于电场方向的初速度射入匀强电场,在电场力Fe的作用下电子轨迹向正极偏移。电子出电场时的速度是水平速度v從向速度的合速度必定大于v。由此电子的动能增加了,但是电容电场的能量没有变化。依此老孔认定历史性的汤姆逊实验实际上证实了能量是不守恒的。在上物理课的那个学期,老孔三番五次地找我讨论这个问题,让我提出在这个汤姆逊实验里能量守恒的依据。我当时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只能接受老孔的质疑是有道理的。本来这个例子只是用来说明电子在电场中受力的,老孔却一定要用它来佐证能量的不守恒。这就是老孔不信邪的独到之处。

文言与虱子

因为家学的渊源,老孔文言水平颇高。他那时常常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坐在床上高声地朗读他那些四书五经的文言文。我虽然是他的上铺每当他原汁原味地读着这些四书五经时我总是摸不着头脑他在说一些什么。看到我们这些室友们一头雾水的表情老孔脸上往往会露出一种自鸣得意和略带轻蔑的微笑。幸好我们班上还有一位能以北京居庸关庸居京北而对出号称绝对的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的老崔。老崔是唯一能和老孔在文言文上擂台对阵的同学了。每当他俩以菏泽文言对曲阜古语你来我往的时候,我就只剩下一脸尴尬的微笑了。到现在我也没弄清楚他们俩是否分出过胜负。

另一件老孔常坐在床上做的事就是捉虱子, 他常常坐在床头把裤子拿出来在上面吧嗒吧嗒地掐破虱子的卵子。宿舍里的同学们当然对此事很不以为然,也常常以此提请老孔注意。老孔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带着他那轻蔑的微笑回以他惯用的口头语“乌梭喂”。终于有一年老孔的虱子在全宿舍爆发了。我们每人身上都染上了虱子。那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亲眼看到小小的虱子爬行时的张牙舞爪。同时我在我的裤头上也发现了一排排整齐透亮的虱子卵。整个宿舍在于展经的带领下开始了消灭虱子的行动。于展经从食堂里提来了一桶又一桶开水把所有人的被褥衣服通通用开水泡了。此后虱子就消失了。现在常常看到用“在一个锅里抡勺”来表达同袍之谊。我觉的这远远不如“在一个窝里捉虱子”来得亲密。我们可是连虱子都一起分享的同窗之谊。

老孔就是这样一位心里世界的生活和身边的世界 的生活反差如此之大的同学。

从孔孟之道到天赋人权

老孔对哲学情有独钟。从传统的孔孟之道庄老玄学到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卢梭的天赋人权,涉猎很广。

记得上哲学课时我们用了一本艾思奇的书。老孔好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来解释艾思奇的唯物辩证法中的主观能动性。似乎在辩证唯物主义中老孔更注重的是辩证。老孔很喜欢读的一段对话是「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每当读到这里,老孔都会哈哈哈地开怀大笑。

用这种悖论式的自指逻辑使得老孔在和同学抬杠中总能不落下风。于是在一些同学中老孔也有了“杆头”的名号。老孔把这种逻辑不仅用在和同学的辩论中也用在对严肃的学术问题的思考上。哲学课中我们曾学到毛泽东思想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当时老孔提出和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一分为二地来看待毛的一分为二的观点。

老孔就是如此地与众不同。我一直也没有搞清楚老孔是更唯心还是更唯物。

永动机

在金工实习期间,我们都有机会在实习工厂里亲 手操作车,钻,镗,铣,焊,铸各道工序。有一 天老孔穿着工作服和大头鞋手里拿着一包用旧报 纸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从实习厂回到宿舍。他神 神秘秘地打开这包东西给我看,对我说这个是他 加工的永动机铁件。这个铁件看上去像一个小小 的圆拱桥。随后他就把他的永动机的原理解释给 我听。因为磁力线垂直于磁介质表面,那么铁件 的圆弧表面所传递的磁合力就是向着圆弧中心。如果在圆拱一个偏心的位置上放一个铁轮,那么 铁轮就会恒定地受到一个切向力。铁轮就可以永 远的转下去。听了之后我也觉得很有道理。心想 老孔还真行。没想到 30多年之后 再次在曲阜见面的时候老孔谈的还是永动机的事情。原来永动 机就是老孔想让人们在三千年后还记得他的千古流芳的行动方案。

业余爱好

老孔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四年的时间他都用在学 习上了。唯一可以算是爱好的可能就是象棋了。老孔可算是棋中高手。在那个争分夺秒地学习的 年代的确大家都舍不得花时间去下象棋。倒是孙 村的下矿实习给了我们难得的下棋的机会。孙村 实习既有采煤面的实习也有掘进迎头的实习。当 时带领我们下井的技术员当心我们出事根本不让 我们进迎头或者工作面。每天上工的时候他先把 我们带到顺槽里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坐下,让我们 等着。到了下班的时候他又从那里把我们带回地 面。在黑压压的井下一等就是五六个小时,的确 非常无聊。为了打发时间我们就在黑黑的顺槽地上画上了棋盘格子,用煤块当棋子,摆上后就下了起来。这黑黑的棋盘,黑黑的大小不一的煤块作为棋子真是难以辨认完全靠记忆。到后来干脆就不用棋盘了直接下起了盲棋。真没想到孙村的下矿实习却有了一个不错的意外收获,学会了下盲棋。那些日子里下井实习就是盲棋训练。上井后有时还复盘讨论。记得吴欲祥也是个中好手。老孔和吴欲祥也对奕过几盘盲棋。其中有一次还因为各自记忆的差别,最后搞不清谁胜谁负。一直讨论到地面复盘的时候还是分不出胜负。

二兖矿的年华

四年的大学生活过得很快。1982 年初我们毕业了。老孔和我碰巧又同时分配到了兖州矿务局的兴隆 庄煤矿的西翼采区。老孔分到的通风工区我分到 综采四队。从此老孔成了通风技术员。下井时老 孔有个习惯他总是把一条雪白的毛巾围在他的脖 子上。这样每天在黑压压的一片身着同样工作服 和头戴同样矿灯帽的人群中人们可以很快从他雪 白的毛巾和黑框眼镜上认出他来。

分配到煤矿以后老孔的仕途开头也算顺利 86年他就被提成了通风工区区长 按说这也算是提拔很早的干部了。可是这些身边世界的科级,处级,奖 金和名誉和流芳百世比起来又是何等的不足为道。后来老孔告诉我他不求仕途而把大部分的精力都 用在搞发明创造上了。

在兴隆庄矿没几年,我就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上山下乡—洋插队。从那与老孔一别就是二十八年。

三 二十八年后的重逢

二十八年之后,在 201212月 8日老孔和我在 曲阜再一次见面了。当时我下榻在曲阜大成路的 曲阜国宾馆。当我打开门看见老孔的时候,他和 二十八年前变化不太大。他还是带着一顶深蓝发 黑的帽子,依旧是深蓝色的中山装,黑色的裤子, 脚下是一双蹭得有点发白的黑皮鞋。身板还是和 以前一样的清瘦。脸上多了一些岁月的皱纹。只 是那躲在黑镜框后面的眉头比以前锁得更紧了。

寒暄不到十分钟,话题一下就转到永动机和能量 守恒上面。老孔从他的一个黑色手提包里掏出了 那本我以前就见过的物理书。他又翻到了汤姆逊 实验的那一页,继续着三十多年前的话题,“你 看这一百多年前的汤姆逊实验就证实能量是不守 恒的。”当时这句话我听起来像天书一样。这么 多年过去了,我早就把电学还给了物理老师,哪 里还记得什么是汤姆逊实验。这跟能量守恒又有 什么关系?当然我没法发表任何意见。愣了一下 之后我就提议一起去吃饭,刚好也到吃饭的点了。就在曲阜国宾馆的餐厅,我们点了四菜一汤。红 烧鱼,回锅肉,炒蒜苔,木须肉和猪肉粉条汤。外加半斤水饺。每人一瓶啤酒。当服务员把菜端 上来的时候,我就暗想吃不了了。曲阜菜的份量 是足额的。尤其是那个汤完全够四个人用。没想 到刚过半个小时我们就把四菜一汤和水饺都吃完 了。虽然我也吃了不少,老孔的饭量还是给我留 下的深刻的印象。眼下的社会,我们这把年纪讲 究的大多是节食养身,而老孔还是勇不减当年地 放开肚子吃饭,以致于后来我们要是一起吃饭我 都会多点两个菜。人跟人真是不一样,这么能吃 却还能保持如此清瘦的体型。饭后,回到房间老 孔就谈起了他的发明创造和专利。

四 艰辛的发明创造之路

第一项发明

2005年老孔获得第一项专利名为利用太阳能生产氢气和甲醇的方法。这个发明 是一个完整的化工流程由九道工序组成 :①利用太阳能制备水蒸气;

②盐碘化钙的制备与分离;③碘化钙溶液的中温 水解和氢碘酸的制备;④氢气的制备和碘的回收;

⑤氢气的精制;⑥碘酸钙的煅烧;⑦碘和氧气的回收;⑧水的净化;⑨用前八个工序生产的氢为原料合成甲醇。

其中关键的化学反应式为CaO H2O        =Ca(OH)2

6I2 6Ca(OH)2 = 5CaI2 Ca(IO3)2↓ 6H2O CaI2 H2O       = Ca(OH)I↓ HI↑ 6I2 12Ca(OH)I =11CaI2 Ca(IO3)2↓ 6H2O

2Ag 2HI =2AgI H2↑

2AgI =2Ag I2

Ca(IO3)2 =CaO I2↑ 3O2↑

还有一个甲醇合成反应3H2 CO2 = CH3OH H2O

如果你把上面第一组七个反应式两边相同的分子式消去,那么你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项发明专利的化学过程从能量上看是将太阳的热能转化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从物质上看是将水转化成氢气和氧气。

在这几个看似平凡的化学反应式的后面,老孔勾画了一个从碳能经济转向氢能经济的技术革命。以太阳为一次能源,以氢气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经济模式。那是一个多么洁净的世界。太阳是唯一的一次能源,水是能源的载体。在这个氢能经济模式里再也不会有雾霾,再也不会有二氧化碳排放。也不会有使地球温度上升的温室效应。

老孔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这么好对当今人类 如此有用的发明创造却没有人肯用。为此他做了 大量的推荐工作。据他说他做专利花了三十万, 又花了十万推荐这个项目都没有实际结果。不仅 国人如此老外也一样。在北京有一次一个英国人 答应要买他的专利来制造氢气把所有的资料拿走 以后却再也没有音信了。

由于搞发明创造花掉了老孔大部的收入,老孔的 生活开支是十分拮据的。苗升荣说老孔家的生活 水准还是八十年代的水平。八十年代那是一个什 么样的年代?那是我们和吴欲祥走在去邹县的沙 土路上,他向我们宣布他将来一定要实现能坐着 小轿车去邹县的年代。

可想而知,老孔是顶着多大的社会压力,家庭压 力和经济压力走在发明创造的路上。这让我想起 老孔在学校就常说的一句话:明知不可而为之。就是这种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倔犟驱动着老孔在愈 离愈远的身边的世界和心里的世界之间忙碌着。据老孔自己说他原本是想通过这项专利赚一点钱为开发第二个专利做准备。没想到第一个专利根本没有带来任何经济收益。事后他总结的经验教训是:因为没有中试所以人家不相信他。于是他就决定在第二项专利开发的同时要做一个中试。

第二项发明

历经四年的努力和投入之后,于 2009年老孔又开发了第二项专利:利用太阳能制氢和油的方法。这个发明专利也是一个完整的化工循环过程。它 包括以下工序

① 利用太阳能制水蒸气;②盐的制备与脱水;③ 碘酸钾的煅烧;④氧气的回收;⑤碘化钾溶液的 水解和氢碘酸的制备;⑥氢气的制备和碘的回收;

⑦氢气的精制;⑧水的净化;⑨用前述工序制取H2,与CO2通过二氧化碳变换、费托合成工艺, 合成和精制燃料油。

其中关键的化学反应式是

6K0H 3I2 = 5KI   KI03   3H20 KIO3  = KI           3/2 O2↑ 6KI   6H2O = 6HI  6KOH

6Ag 6HI = 6AgI  3H2↑

6AgI = 6Ag   3I2

还有一个费托合成油的反应式nCO(g)   H2(g) = n(CH2)   H20

同样,如果消去以上第一组五个化学反应式两边 相同的分子式,可以清楚地看到该化工循环从物 质上还是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从能量上看是热 能变成化学能。初看上去这个发明和第一项发明 的差别只是用更活泼的一价的钾代替了二价的钙, 其他似乎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其实不然,这项专 利和第一项专利的关键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个反 应式。用老孔自己的话说就是:碘化钾等溶液的 水解用电场分解器实现;在电场的作用下该反应 吸热自发进行;反应所需要的热量可以通过水温 带进去。

在这里老孔实际上是设计了一个第二类永动机。它不违背能量守恒,却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相左。

假如这个化学循环能够进行,那么它就可以不停 的从环境水中吸收热量,并以此把水不断地分解 成氢气和氧气。换一句话说这个化学循环一旦运 作起来就可以通过降低一度海水的温度来获取现 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量。

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这里我们不需要一次 能源,以水为能源载体,氢气是二次能源。用老 孔的化工循环从环境热能中获取能源,做功转换 后又以热能的形式还给环境。没有雾霾,没有二 氧化碳排放。没有使地球温度上升的温室效应。更重要的是这项发明彻底地撇开了伤尽当今所有 科学家和工程师脑筋的太阳能转换效率低的问题。

历经三十年老孔从第一类(永磁)永动机走到了 第二类(化工循环)永动机。

那为什么这个专利的名称又叫利用太阳能制氢和油的方法呢?老孔告诉我这里的太阳能完全是为了专利的审批通过。从以上五个化学反应式的能量平衡表来看更本用不着太阳能。就这样老孔为他的第二类永动机取得了专利权。老孔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来沟通他心里的世界和身边的世界。老孔称这个发明为麦克斯韦以后最伟大的成就。

中试

吸取了第一项发明没有收到经济效益的经验之后, 老孔就决定要通过中试结果争取投资者。由于搞 发明创造用掉了老孔大部分的收入,中试是靠集 资和借款的形式来解决费用问题的。

2009年元旦中试在邹城市朱山村开工。占地两亩,前后有 32人参加,工期六个月,累计支出 160万元。一月份实验设计。二月份到五月份施工建设。六月份实验调试,完成。实验设计:制油设计由孟海芳等现场设计,制氢由老孔和孟海芳设计,电分器由老孔设计。孟海芳是老孔的外甥女,老孔聘她一起搞专利。

制油实验:六月一日到六月六日调试制油系统六日正式出油。六月下旬正式实验五天共20小时, 生产原油一升。制氢实验:六月十一日到六月十六日调试制氢系统。六月二十一日到六月二十五日制氢制油系统联合运行。每天实验四小时十一点到十五点,累计二十小时,共生产氢气 0.6升,原油一升。

由张鸣林安排对生产出的油样进行了化验:汽油32%,柴油 21.5%,重油 24.5,蜡 22.0%。

中试成功之后老孔高兴得手舞足蹈,接着他就忙着推介他的专利招商引资。张鸣林也为老孔组织了正式的专家鉴定会。请来了国内行业专家。由于老孔坚持不透露电分器工作细节,鉴定会没有能得出该专利技术投资可行的正面结论。

老孔自己也联系的许许多多的投资人,都没有结果。老孔彻底地搞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的技术这么有利可图的项目都没有人愿意参加?况且这个技术的可行性已经通过中试证明了。带着这个身边的世界里他永远无法理解的问题,老孔从 2009到 2016几乎每天都在和投资者,合作者,催债者打交道。

五 一起交通事故

2016年九月二十九日晚 11点老孔骑自行车被一辆机动摩托从后面撞上,摔倒在地,小脑受伤,在 医院历经八天抢救无效,离我们远去了。他留下 了他的第三个发明创造,还没来得及申请专利, 就走了。


------ 2016 年 11 月 21 日陈蒲写于悉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