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矿山建设第一门户网站!

新闻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山东科技大学的办学历史与启示(上篇)

发布时间:2021-04-28


编者按:本文系《砥砺前行七十年——山东科技大学校史新编》“前言”。该文从两个源头说起,讲述了学校历经三次融合走过的四个时期,字里行间折射出科大人“坚韧不拔 发奋图强”的奋斗精神和“爱校奉献 敬业实干”的优良传统,读后使人很受启发和鼓舞。



图片

在校庆70周年来临之际,为激励全校师生员工为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努力奋斗,现征得校史主编同意,以“山东科技大学的办学历史与启示”为题先行发表,以飨读者。


图片


图片

    山东科技大学,其源头有二:一为1951年成立的“洪山煤矿工业学校”,一为1956年成立的“济南煤矿学校”。从最远的源头算起,学校迄今已有70年的办学历史。70年来,春秋更替,斗转星移,学校自身经历了哪些历史演变?每个历史时期取得过什么成绩,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些都是新编校史需要回答的问题。


图片


山东科技大学70年的奋斗历程由四个重要历史时期构成,一是两校并立与融合时期,二是山东煤矿学院时期,三是山东矿业学院时期,四是山东科技大学时期。四个历史时期紧密相连,依次更替,共同构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图片

一、两校并立与融合时期(1951-1963)


图片


图片

这个时期起于洪山煤矿工业学校成立,止于淮南矿业学院撤销并入山东煤矿学院。这是两个源头学校先后相继成立并独立发展,最后走向融合统一的一个过程,也是学校发轫和奠基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1951年7月,山东矿务局为适应矿区建设和生产的实际需要,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在淄博洪山成立 “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同年9月开班,继而改称“山东矿务局第二煤矿职业学校”,10月又改为 “洪山煤矿职业学校”;翌年7月,按照国家燃料工业部指示最终定名为“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洪山煤矿工业学校”,由煤炭企业自设职业学校转变为国家统一中等专业教育学校。1953年,煤矿工业学校整体搬迁安徽淮南,更名为“淮南煤矿学校”并重新建校,1958年又升格为“淮南矿业学院”,从而完成了从煤矿中专到矿业高校的跃迁。

图片

“济南煤矿学校”是适应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人才培养需要,由煤炭工业部1956年7月直接下达通知而建立的,全称为“煤炭工业部济南煤矿学校”。1958年济南煤矿学校升格为“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1960年又升格为“山东煤矿学院”,四年完成了“两连跳”。在三年困难时期,山东煤矿学院曾经历过职工精简和准备撤销。1963年,根据国家高校调整的安排,山东煤矿学院得以保留,淮南矿业学院撤销并入山东煤矿学院,从而形成了学校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融合。这次融合,为山东煤矿学院的重启乃至其后山东矿业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学科专业基础,充实了一批高水平师资队伍

从两所煤矿中专分别成立,到两所煤炭高等院校融为一体,这是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其间不仅有两校初创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一穷二白遇到的种种困难,也有适应国家煤炭行业发展需要南搬北迁的艰辛,以及裁员、撤销的无奈与困惑。但是科大先辈们心系国家、为国分忧,识大体、顾大局,坚韧不拔地为煤炭工业培养人才的办学精神,和他们从矿区煤炭工人身上带来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秀品质,始终熠熠生辉,这是学校几十年来保持不断发展进步的一种最原始的精神动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山东煤矿学院时期(1963-1971)


图片



这个时期起于淮南矿业学院并入山东煤矿学院,止于山东矿业学院诞生。

这个时期虽然比较短暂,但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将其截然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面三年,奉命保留的山东煤矿学院,由于淮南矿业学院的并入,再加江西煤矿学院、济南工学院矿山机电专业和江苏煤矿专科学校的相继加入,实力大增。全校上下团结一致,凝心聚力,一方面重建教学秩序,大力开展教育革命和教学改革;一方面重视思想教育,大学毛泽东著作促进学校革命化,学校发展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山东煤矿学院为革命而教、为革命而学的做法,当时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曾一度产生广泛影响,被教育部树为先进典型。然而好景不长,正在学校春风得意、大展宏图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 “文革”使学校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师生“停课闹革命”,“揭黑帮”“挖黑线”,批斗“反动学术权威”和“资产阶级专家”,夺取党委和行政机构权力,学校秩序一时大乱,大批干部、教师备受摧残,教学科研工作难以为继。尤其是后来学校被派遣到肥城、兖州两地,建校不可行,济南又不准回,还要准备恢复招生,学校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无奈之下,经多方协商和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学校迁往泰安与泰安煤矿学校组建山东矿业学院,由此形成学校发展史上的第二次融合

山东煤矿学院时期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年代,这个时期有过辉煌也有过挫折,有过欢畅也有过悲伤。但这段时期留给我们的深刻记忆,首先是煤院人为了学校事业的发展,发扬风格,顾全大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大家相互包容、相互团结、相互支持,以及在工作中敬业勤奋、严谨求实的那种积极向上的美好气氛。其次是煤院人身处逆境、忍辱负重、矢志不移、坚持办学的不屈精神。



图片

三、山东矿业学院时期(1971-1999


图片





这个时期起于山东矿业学院成立,止于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矿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科技大学。

这是学校发展史上最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也是学校重新安营扎寨、积蓄实力、渐次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28年中,学校先后经历了“文革”后期的“开门办学”、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拨乱反正与工作重心转移、1984年开始的改革探索、1991年开始的综合改革,以及开创“九五”新局面、申请更名寻求自我突破五个阶段。

山东矿业学院成立之后,尽管暂时有了栖身之处,但也形成了泰安、肥城、兖州、莱芜、济南五地办学和原山东煤矿学院校园被蚕食侵占的局面。这个时期,广大师生员工只能在艰难中跋涉,一方面要克服因分散办学带来的各种不便和困难,另一方面还要在泰安改造建设基础设施,以便使各教学点向本部集聚。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高等教育迎来了久违的春天。随着全国高考的恢复、1977与1978两级学生的到来和以教学为中心思想的确立,学校工作重心开始向教学和科研转移,办学逐渐步入正常轨道。1984年是学校的改革元年,改革从管理入手逐步向面上展开,开始探索一条新的办学之路。改革的开启,激发了办学活力,推动了学校的发展,但是高等教育领域党委领导的弱化也暴露出思想政治领域的一些失误,使人们不得不对高校的改革进行反思。进入“八五”时期,恢复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之后,学校进入综合改革阶段。这个阶段是学校发展较好的一个时期,其重要标志一是拥有了山东矿业学院自己的院士,二是采矿工程学科被煤炭部批准为重点学科,三是学校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办学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层次。进入“九五”时期,学校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开创新局面,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学带入21世纪。在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学校通过拼搏进取以及不懈的努力,矿院人终于迎来了山东科技大学的成立,向新世纪送上了一份厚礼。






图片


图片

图片

总之,这28年是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时期,既有“文革”后期的勉强办学,也有“文革”之后的创伤恢复,但更多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开拓探索和拼搏进取。正是由于矿院人长期以来的勤奋努力,才使山东矿业学院由一所行业性单科性院校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建立起了以本科专业、硕士点、博士点为支撑的完整的三级人才培养体系,造就了一支以宋振骐院士为代表的优秀师资队伍,获得了一大批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和基金项目,形成了较为坚实的综合实力。正是基于此,山东科技大学才得以破茧成蝶,以崭新的面貌昂首进入21世纪。

泰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灿烂东方文化的缩影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块福地。在这里,她不仅以宽厚的胸襟接纳了流离失所的煤院师生,使其又一次重新起步,同时也成就了那一代人许许多多的梦想。尤其重要的是,山东矿业学院近三十年的时间倚泰山办学,雄伟厚重的泰山精神深深地融入了矿院人的血脉,它所包含的“会当凌绝顶”的攀登意志、“重如泰山”的价值取向、“不让土壤”的博大胸怀、“擎天捧日”的理想追求、“国泰民安”的美好向往,这些重要内容与矿院人自己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勤奋、求实、团结、进取”的优良校风和自我加压、知难而进、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独特精神气质。


图片

四、山东科技大学时期


图片

1999年12月28日,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科技大学,这是学校在世纪之交着眼未来发展而努力促成的一次新的融合,这次融合使学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是一个我们正在经历着的时期,也是一个开放的、未有止境的时期。这种未完成性表明它具有无限的发展张力,抓住机遇,努力实现一次次新的跨越,是这个时期的典型特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