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记者28日从大桥珠海连接线管理中心获悉,“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项目成果经评价委员会审议,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作为港珠澳大桥在内地的唯一“登陆点”,珠海连接线项目目前已建成验收,全线具备与大桥主体工程同步通车条件。记者28日从大桥珠海连接线管理中心获悉,“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项目成果经评价委员会审议,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据介绍,拱北隧道是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全长超2700米。其中,255米的暗挖段建设条件极其复杂,地层软弱,富含地下水,顶部覆土厚度不足5米,隧道顶部为“全国第一大陆路口岸”拱北口岸(口岸每天人流量超40万人次、车流量超1万辆),其施工难度极大。对此,暗挖段在国际上首次采用“长距离曲线管幕 水平控制冻结”暗挖法,以上下叠层超大断面形式下穿拱北口岸,其管幕长度和冻结规模均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
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目前已建成验收,全线具备与大桥主体工程同步通车条件。
创下多项世界记录
今次项目成果评价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陈湘生,国家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原局长李彦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原所长陈国靖、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原副总裁侯金龙等权威专家组成。评价委员会认为,拱北隧道建设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譬如攻克了临海软弱地质条件下长距离空间曲线顶管管幕建造技术难题、水平长距离曲线顶管管幕超大断面冻结重大安全风险控制技术难题等。
技术突破填补空白
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曾评价拱北隧道:“难度可与大桥海底沉管隧道媲美。”也有专家指出,拱北隧道的建成验收,标志着大桥连接线工程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曲线管幕顶管成套施工技术、长距离大断面水平环向一次冻结技术填补了建筑领域的空白。
评价委员会认为,拱北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得到成功应用,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社会与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陈湘生特别指出:“管棚间的冻结法在国际上属于首例,有很多技术创新点,对未来类似的工程,连接线的技术不但有借鉴作用,而且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大桥拱北隧道关键技术创新“五成果”
一、攻克了临海软弱地质条件下长距离空间曲线顶管管幕建造技术难题,研制了顶管管幕建造专用成套设备,发明了保证顶管机在高水压软弱地质条件下的安全接收技术及装置,建立了适用于临海复杂地层条件的顶管施工泥浆体系。
二、通过曲线钢顶管现场原位监测试验和室内足尺顶管模拟试验,揭示了曲线顶管施工过程中管道周围土压力分布、管节应力分布规律以及管幕群管顶进对土体的扰动规律,保证了高水压软弱地层中管节接头密封效果。
三、首次针对水平长距离曲线顶管管幕超大断面冻结重大安全风险控制技术难题,通过工程实践创新了冻结方式、提出了冻胀-融沉控制方法、发明了“长距离曲线大管幕冻结止水与开挖协同的分段冻结新技术”。
四、首次采用离心机非停机分块排液开挖方式,模拟该项工程开挖工况,揭示了不同开挖步骤、不同循环进尺条件下地层和建筑物变形的基本规律,优化了隧道暗挖方案。
五、揭示了临海大断面隧道多重支护结构体系水压力分布规律,提出了临海大断面隧道防排水体系和变形缝的设置方法,研发了变形缝新型可排导止水带。
矿山建设网公众号
矿山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