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煤炭学会矿山建设与岩土工程专业委员是学会29 个按专业(或学科)设置的专业委员会之一,第1-7届专业委员会委员大多是部、省、局(公司)、矿、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设计院所等单位的专业领导、总工程师和专家学者,共260多人(包括1-2届原设计专委会委员)。其中有两院院士6人,全国工程勘探设计大师12人和大学校长7人,著名能源与矿业专家和教授50多人。近期将系列介绍著名能源与矿业专家、教授们的简介和对矿山建设的突出贡献。
著名矿井建设专家沈季良教授
于1915年4月6日出生,江苏省苏州市人。1935年毕业于焦作工学院土木系,194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5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沈季良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矿建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沈季良教授1947年~1963年先后任西北工学院副教授、淮南矿务局正工程师、淮南煤矿基本建设局总工程师、徐州煤矿基本建设局总工程师、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炭管理局总工程师、西北煤炭管理局副总工程师;1964年~1980年曾任煤炭部基建司副总工程师、燃化部开发组工程师、两淮指挥部总工程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建井研究所所长。他是安徽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苏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0年~1988年曾任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煤炭工业技术经济咨询中心高级专家、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煤炭教育顾问总团副主任、煤炭工业出版社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委矿业工程学科组副组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卷采矿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矿业大学兼职教授、焦作工学院名誉教授等职务。
沈季良教授1992年离休后,继续应聘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建井所、焦作工学院、煤炭教育顾问总团、煤炭工业出版社及中国煤炭学会等单位,继续为煤炭事业发挥余热,并获得煤炭教育顾问总团等单位的表彰。
沈季良教授在主持安徽淮南谢二、谢三矿井的快速建设期间,以国内最高速度建成谢二90万吨矿、谢三90万吨矿,荣获全国煤矿基本建设总局嘉奖。在开发淮北矿区时,在没有冻结设备条件下创造了钢筋混凝土震动沉井法,快速凿通了烈山矿的40余米厚的流沙表土层,首创了国际上新的建井施工方法。
根据国家的需要,沈季良教授不仅主持解决了包兰铁路的初始运行煤炭供给与汝箕沟矿区铁路工程建设的难题,还组织了冶金、煤炭、建设三部联合研制“大型成套凿井设备”。
沈季良教授作为国际知名矿建专家曾出访苏联、英国、加拿大、日本、朝鲜、波兰等国家进行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大大地提高了我国在国际煤炭业的声望。在出访波兰期间还获得了克塔维兹煤矿“荣誉矿工”称号。
沈季良教授作为我国煤炭专家还主持、参与了很多著名学术文献的编写工作,出版了《矿井英语注释读物一井巷工程》、《快速建井》、《井巷工程施工手册》等多篇著作,在国际矿冶会议上发表了“中国煤矿立井井筒开凿技术”等论文。其中主编500万字的《建井工程手册》(1-4分册)荣获国家二等奖:“关于加快发展煤炭工业若干建议”获技术进步荣誉奖。
沈季良教授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新中国,热爱煤炭事业。他为人正直、待人真诚、学识渊博、刻苦敬业、作风严谨、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助人为乐,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沈季良教授50多年来把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全部奉献给了我国煤炭事业,在煤炭的教育、科技、建设、生产等领域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由此,他生前入选《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卷,1991年国务院首批授予其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经中国煤炭学会推荐,入选《中国名人大辞典当代人物卷》。2004年谢世后,于2013年入选《中国20世纪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能源与矿业工程卷。
沈季良教授虽然已经离开我们14年了,但他为我国的煤炭工业做出的贡献,为建井院所做的历史功绩,我们一直铭记在心。建井研究院一定要以沈季良教授为榜样,刻苦攻关,勤奋工作,努力推动矿井建设科技进步;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