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矿山建设第一门户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协会和联合会 > 建设施工 > 协会新闻 > 

沛县——一片英才辈出的土地

发布时间:2023-05-25

沛县——一片英才辈出的土地


可能有朋友会问:沛县有多少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在春秋时期就开始有沛县这个名称,至少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那时,沛县属于宋国,原来叫沛邑,后来升为县。周赧(nan)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86年),齐、楚、魏灭宋三分其地,楚得沛地,重建县。



其实,在沛县称县之前,这块地方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就更加长远。起码在唐尧时代,尧曾把他的儿子丹朱分封到留国。

留国就是我们所说的留城,那时留国属于沛地,这已是4000多年前的事。

不仅如此,在唐尧时代,治理天下的部落首领实行的是“禅让制”,就是领导职位不是传给他的儿子继承,而是要让位给在社会上享有崇高声誉、有治理天下才能的人。


这时,有一个叫许由的人就是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大贤人,尧帝就想把自己的职位让给许由。但是,许由不仅是一个有才能的人,而且又是一个清高至上的人。

他安于住茅棚,不羡慕住楼阁,乐于吃疏食,不愿吃美味,早已隐居在沛泽之中。有专家考证说,隐居地就是现在胡寨镇的皇城村。帝尧在这里找到了他,向他说明了自己的诚意,但是许由坚决不接受,于是又逃匿到箕山之下。

那么,尧子为什么会封到留城?许由为什么会到沛泽隐居?可见,古代的沛地确实是一个适合人类定居的地方,也是一个文化发达的地方。





所谓沛,就是雨水丰足;所谓泽,就是水量浩大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沛泽,是名副其实的。

由于地壳运动,造成了这里地势低洼、水草丰茂的特点,著名的泗水河从北向南穿过此地,而泡水河又从西向东流经此地。两条河的交会不仅使得这里物产丰盛,而且交通十分便利,这就必然造成文化的发达。

特别是东有齐鲁文化,西有中原文化,南有荆楚文化,这样,东西文化碰撞,南北文化交流,中国古代的多种优秀文化在这儿汇聚,从而造就了包容与创新的古沛文化。

大家知道,春秋时期的大学问家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沛地隐居十年,潜心研究他的学说,现在的汉城公园里有一个景点就是“老子隐居处”。他在沛地的十年,正是他的学说正式形成的十年。

另一位大学问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自己的学说逐渐形成的过程中,曾多次来到沛地向老子请教学问,探讨哲学道理。

《庄子·天运》中记载:“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dan)。”

现在的新县委后面的鸿鹄园里树立着这两位大思想家见面的高大雕塑,永远展示着这一段意义深远的历史事件。

老子是道家的宗师,孔子是儒家的至圣,他们两位大师选择沛地开展学术交流,足见当时沛地文化的昌明,也折射出沛地文化的开放精神。

其实,这样的文化交流并不止于老子和孔子二人,孟子、庄子、墨子、杨子,以及再后来一点的荀子、韩非子等文化巨匠都来往于沛地,讲学,交流,乃至辩难、探讨。

所有这些,都深刻地影响并形成了沛地人爱学习、爱探讨,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的品质,勇敢果断、敢于担当的性格,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做事从大局出发、善于把握大势的本领。

实际上这也是沛地为什么能够产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皇帝刘邦的原因所在。


有些人以为刘邦的产生只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认为他出身在一个下层农民的家庭,自小又没有多少文化,甚至只是一个流里流气的无赖式的人物,我们说,这是一种偏见,也是一种浅见。

刘邦由一个仅仅是泗水亭长的下层人物能够带领千军万马南征北战,灭暴秦,翦霸楚,建立了400年基业的大汉王朝。

他又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治国方略,发展生产,推进文化,开拓疆土,巩固邦交,使中国很快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最文明、最强大、最具创造力、最具开拓精神的泱泱大国,为我们的汉民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汉族、汉人、汉字、汉文化等等这些令我们骄傲的词语响遍全世界。

可见,刘邦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是不可估量的!我们这样评价刘邦,绝不是因为他是我们的老乡,绝不是我们有所偏爱,伟大领袖毛主席就不止一次地给刘邦以高度的评价。


他在读《史记·高祖本纪》时,写了这样一条批语:“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古代的帝王能够得到毛主席这样评价的并不多。另外,毛主席曾亲笔手书刘邦的《大风歌》,也足见他对这首千古绝唱的高度喜爱,对刘邦高度的文化气质的肯定。

刘邦为什么能够成为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绝不是出于偶然,他是中华民族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出现的人物,他是沛县这块热土长期养育的必然结果。

其实,说当时的沛县是一片养育英雄人物的沃土,并不只是刘邦一个例子。


追随刘邦打天下的就有沛县三千子弟,其中突出的就有周勃、王陵、灌婴,他们都是刘邦少年时代最亲密的朋友,他们三个的家都在现在的安国镇,三个村子相距仅仅有五里之地,他们都为建立汉朝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都做到了宰相的职位,所以被后人称为“五里三诸侯”。

另外还有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等等,都是流传千古的风云人物,如果说刘邦出于偶然,这么多英雄人物出现在沛地,能说都是出于偶然吗?

汉代以后,在沛县这块土地上,有成就、有影响、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物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如汉代的刘细君、施雠、蔡千秋、褚少孙、庆普、爰礼、高相、刘向、刘歆(xin)

三国魏晋时的张茂、刘伶

南北朝时的刘璠(fan)

隋代的刘行本

唐代的刘珂

元代的韩准

明代的张贞观、阎尔梅

清代的吴凤柱、阎圻(qi)、王定勋

近现代的孟昭佩、张光中、郝中士、李昭轩等等。

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能给大家一一介绍,在这里只选取几位作为例子吧。

刘向、刘歆父子。

刘向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玄孙,自幼通读经书,造诣深厚,他一生执着于国家图书典籍的校勘整理工作,成为中国校勘学、目录学、分类目录学的开创者。


他的儿子刘歆继承了父亲的事业,集六艺群书,辑为《七略》,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共整理出图书33090卷,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图书馆。

国学大师章太炎称刘歆是孔子之后中国思想界最伟大的人物,史学家顾颉(jie)刚也称刘歆是中国学术界的大伟人。

张贞观,明代沛城东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任益都知县、兵部给事中、工科右给事中、礼部都给事中等职。

张贞观的最大特点是,为官期间,始终坚持忠于职守、实事求是、光明坦荡、刚正不阿的品质,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任益都知县期间,他深入村落田垄,问民疾苦,锐意改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任兵科给事中期间,他用7个月时间,夙兴夜寐,风雨兼程,走遍山西边塞各地,调查了解边防军事部署,并且严格监察,打击恶徒,惩治贪腐。

在任工科右给事中期间,他深入到淮患区的每个堤防、闸坝,与官员们一同勘察地形地貌,论证泄水的合理走向,作出一系列治理淮患的方案。

在任礼科都给事中期间,忠于职守,维护礼法,不屈不挠。对于皇帝的错误行为,他一再上书抗颜直谏。

万历皇帝很生气,说,你再这样提意见,我就处理你。张贞观回答:处理我是皇帝的权力,提出批评意见是我应尽的责任。你只要不改,我就要提下去。结果,张贞观被削职为民,遣送回家。

万历二十二年(1594)八月,张贞观回到沛城故里,课农训子,栽花种竹,怡然自乐,著作有《掖垣谏草》五卷、《野心堂诗草》二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直到今天,“张给事”的故事仍在沛人中传颂,妇孺皆知。

阎尔梅,沛县人,生于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603)。

少年时聪颖过人,勤奋好学,26岁时举京兆试第二十四名。本来,他的仕途远大,可以飞黄腾达,但他偏偏坚决反对魏忠贤阉党之流,所以他就没有了做官的机会了。

而这时又正值大明帝国面临崩溃之际,阎尔梅向当权者面陈抗清大计,想一展报国之心,却始终不被昏官所采纳。

虽然大明帝国不把他放在眼里,他连个小官也没做成,正直不阿的阎尔梅却把社稷道德作为立身之本,以赤诚之心维护大明朝,出生入死反抗清朝的统治。

清朝顺治四年,阎尔梅曾削发为僧,云游四方,积极组织反清复明的斗争,虽屡屡失败,亦百折不挠。顺治九年,阎尔梅再次失败被捕,过了整整两年的牢狱生活。顺治十一年,他成功逃离了监狱,潜回了老家沛县。


清军追来,抄没了阎家,他的妻子樊氏、张氏双双自缢而死,阎尔梅从此开始了“一驴亡命三千里,四海无家十二年”的流亡生涯。

在阎尔梅身上体现了一个刚直不阿的知识分子的人格力量。阎尔梅作为一个反清复明的不屈士子,他的后半生一直漂泊于大江南北和中原腹地,为抗清斗争奋斗到最后一口气。



直到康熙十八年,他含恨而终时,还不忘记告诫家人要以汉人明朝的方顶墓埋葬自己。

前年,我曾同朋友去探寻阎尔梅的墓地,看到的情形确实是这样,阎家的坟墓都是方形的,表达了做人要方方正正,要不屈不挠的品格。阎尔梅墓地在大沙河畔的刘河涯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阎尔梅一生著作很多,民初出版的六卷本《阎古古全集》收诗一千七百九十四首,据说这并不是他作品的全部。在沛县,老百姓中有很多关于阎尔梅的生动传说,足见沛县人对他的崇敬之情。

孟昭佩,1902年生于张寨镇曹庄村。

读书期间,由于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和熏陶,他积极参加各种学生爱国运动,如饥似渴地阅读宣传马列主义和新思想的刊物。1927年春,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夏天在青墩寺附近的松树林里建立了中共沛县第一个特别党支部,被选为特支书记。从1929年秋天起,先后到沛县中学、三河尖学校、睢宁师范学校,利用教师身份传播马列主义,建立党的组织,组织师生开展地下斗争。

1931年春,孟昭佩来到西安,受党的指派,在国民党军队中做策反起义工作,不幸被敌人逮捕,虽经严刑拷问,仍旧凛然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1932年6月被敌人杀害,年仅30岁。

当年在沛县地区的革命斗争中成长并做出重大贡献的沛县人还有很多,如张光中,大屯宋庄人。

他很早就在沛县地区从事革命斗争,抗日战争中,他组织铁道游击队在微山湖畔打击日寇,打得鬼子魂飞胆丧。解放后,张光中担任了徐州市人民政府市长,1952年10月,毛主席来徐州视察,他始终陪同。

郝中士,郝寨人,学生时代就参加革命斗争,1938年曾担任沛县县委书记,解放后曾任广东省委副书记、国家农业部副部长。

步海,1922年出生于沛城镇。学生时代,在沛县中学就参加以郭影秋为首的共产党人领导和组织的革命活动,解放初期,成为新中国第一批青年工作领导者。从1955年起,参与外交工作,做过中国驻乌干达和赞比亚特命全权大使。

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我们沛县出现的英才人物更是数不清,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再多讲了,仅仅以上这些事实,也足以说明,我们的沛县的确是一个英才辈出的地方。


正是它独特的环境、丰厚的文化,滋养着一代代人才,培养着一批批国家民族的栋梁。

朋友们,特别是年青的朋友们,请不要忘记,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正处在这片沃土之中,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一定要自觉,我们一定不要辜负了这个大好条件。

我相信,在沛县这片沃土上,一定会有更多更拔尖的人才不断产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