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做煤炭科技战线的排头尖兵
------简述北京建井所岩巷装岩机60年研发历程
北京建井研究所(以下称我所)成立之初即把岩巷快速机械化作业线施工钻、爆、装、运、支关键工艺和相应设备的研发作为主要科研攻关方向之一;从事了大量基础性、开创性的调查研究以及产品的设计、测试、试验和推广工作;在众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我国矿山岩石巷道和隧道机械化施工的技术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仅就岩巷装岩机,尤其是侧卸式装岩机的研发历程做一简述。
(一)岩巷装岩机械研发历程简介
1. 《铲斗-Ⅱ型斜井装岩机》
斜井装岩机为五十年代国家科委十年科研规划项目之一,系院、所重点课题。1959年4月,由我所与上海煤矿机械设计研究院(简称上海院)共同承担此课题的研究设计。我所成员:闫兴波(课题负责人)、罗天农、杜英敏、郭孝先、张友良、傅标和等。样机《ZYX-1型斜井装岩机》即铲斗-I型斜井装岩机于1961年在山西大同完成工业试验。在此期间,还相应完成课题《斜井掘进箕斗》的研制和《斜井移动式金属掩护支架》的设计试验。
1962年7月我所与上海院、广西机械工业研究所(钟容光,斜井牵引机构)联合完成铲斗-I型的改进型《铲斗-Ⅱ型斜井装岩机》的设计,由南宁冶金矿山机械厂(后改称南宁重型机器厂)试制。我所成员:罗天农(课题总负责人)、杜英敏(鱼鳞板式运输机)、任灌达(工作机构)、刘书翰(电气)、姚广才、朱桂汉、吴庆云、张淑珍、邵虎成等。
1964年7月,《铲斗-Ⅱ型斜井装岩机》在京西门头沟完成样机的工业性试验和技术鉴定(王德滋院长与会),鉴定结论:建议小批投产。
1967年5月-7月,在七台河东风矿,成功将该机鱼鳞板式运输机改为”双套筒链刮板运输机”(邵虎成设计),首次攻克双滚子链刮板运输机运岩时的“卡岩和飘链”等的关键技术;机载运输机和整机的可靠性得以大幅提高,使该机具备了批量投产的条件。
《铲斗-Ⅱ型斜井装岩机》是我国首个投入量产的铲斗式斜井装岩机。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该机一直被我国核工业矿山定为制式装备,为我国核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2.《ZD1型平巷装岩机》(即ZCY-30型电力装岩机)
系我所与铁道兵科研所、青海通用机械厂、东北工学院于1964年在原《ZCY-1型装岩机》(仿苏ΠΠΜ-4,由我所与青海厂合作完成)基础上联合研制的新型大断面巷道装岩机(可靠性、结构工艺性有明显改进,技术生产率提高约25%)。我所为组长单位。课题组成员:王绍祥(课题负责人)、王纬、段维芬、周青山、刘希泉、翟俊峰等,同年完成工业性试验并鉴定(王德滋院长与会)。
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ZD1型平巷装岩机》是我国大断面巷道的主力装岩设备,曾广泛用于全国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开滦范各庄矿成功使用该机直至本世纪初。
1960年至1964年,我所承担《平巷快速掘进1100m/月》课题。课题负责人:张文魁,项目负责人吕承枢。按该课题要求,完成了配套新型双电机驱动底盘(八轮驱动)装岩机的设计、加工和地面试验(杜英敏,刘希泉)。
3.“ZC型系列侧卸式装岩机”的研制和元部件攻关(1972年至1976年)。详见本文第二节。
4.《ZB-1型蟹爪式装岩机》(1975年至1978年),系我所与开滦矿务局和我院试制工厂联合研制、由贺炳章副部长亲自拍板审定、主抓的院重点项目之一,为实现“岩巷快速掘进超千米”用新型大型装岩机。我所为负责单位。
研制领导小组成员:濮洪九、蔡世永、王武(开滦局副总)。
课题组成员:成福康(组长,至1976年)、王绍祥(副组长),邵虎成(1976年起任课题组长,提出本机多电机总体方案;运输机设计)、王维华、王黎敦、李广君、刘笃秦(工作机构),杜英敏、俞德美(履带行走部),李续展(电气),刘秀芝(运输机)等。
《ZB-1型蟹爪装岩机》为多电机驱动,总功率97.5 kW(6x15 7.5),是迄今为止我国自行研制的、装载能力最强的地下工程用连续装岩机,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法国和比利时有关部门曾先后两次专程来华、来现场和我所考察,但因量少和售后服务等原因,厂家未同意订货。
1978年,在开滦马家沟矿,《ZB-1型蟹爪装岩机》与《ZPW-C-1型列车式可弯曲皮带转载机》(刘连瑜主设计)配套完成地面(6个月)和井下工业试验并鉴定,。实测装岩能力超3m3/min。
1979年,《 ZB-1型蟹爪装岩机为主配套的机械化作业线》获河北省科技大会一等奖。
《ZB-1型蟹爪式装岩机》的结构总图被编入《机械工程手册》的《工程机械》篇。
在《ZB-1型蟹爪装岩机》的研制中,有两项重大技术突破:
(1)在对国内已有装煤机刮板机用户(大同挖金湾矿),北京、上海、杭州等套筒滚子链生产厂家(机动车、石油工业专用)以及归口设计单位全面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材料试验、零件和部件试验以及相应的工艺试验,出色完成主要零件的强度和抗磨粒磨损的攻关,成功完成我国首部“运岩专用重型刮板链”的研制;攻克了“单链刮板运输机”卡岩、飘链、断链等的技术关键。
该运岩单链刮板运输机的设计在国内煤矿、冶金矿山装载设备中被广泛采用。
(2)首次应用浮动密封、成功解决了扒爪工作机构转盘的密封问题。
《ZB-1型蟹爪式装岩机》后转由机械工业部所属厂生产(1980年),并列为机械部国家《六五》重点项目。由我所与机械部部属石家庄矿机所、承德矿山机械厂联合修改设计,改称《LZ-150型双臂式装岩机》。我所为组长单位。我所成员:邵虎成(联合设计组组长)、王忠恕、李续展、刘秀芝等。该机在开滦钱家营矿与《ZPW-D-1型吊挂式可弯曲皮带装载机》(徐德堔主设计)配套在开滦钱家营矿的掘进施工中取得良好成绩,受到用户欢迎。但该机因仅适于大断面巷道作业,且无法与凿岩台车相配套等原因,未继续生产。
(二)《ZC型系列侧卸式装岩机》的研制和元部件攻关(1972年至1997年)
侧卸式装岩机是在院所有关部门(科研生产办、情报)协助、指导下,经调研、分析,于1992年9月由贺炳章副部长亲自主持方案审查,决策后正式立项。
侧卸式装岩机为由我所攻关研制的最成功的矿山机械设备之一,整机水平属国际先进,履带行走部为国际领先。
至2017年,我国煤矿侧卸式装岩机的累计产量已达3500-4000台(保守估计);今年(2017)的预计产量为130-150台(保守估计);广泛用于煤矿、金属矿山以及铁路(金温铁路全线所有隧道)、公路隧道、地铁(北京地铁复兴门至天安门东);对我国岩巷和地下工程施工做出了重大贡献。
开滦钱家营矿(570万t/a)自1987年9月至2017年,30年间,使用由我所研制的ZC-2型和ZC-3型电动侧卸装岩机与全液压钻车配套组成机械化作业线(现有2条作业线和一个单侧卸装岩机工作面),共掘进平均净断面为15.85m2 的岩石巷道(多为砂岩,硬度f8)82645m,月进尺始终保持在100m/月水平,确保了该矿连续稳产、高产。
履带行走的侧卸式装岩机,本质上是在极恶劣工况条件中(岩石、水、水泥砂浆)作业的特种车辆,现场维修又极其困难。每作业班次的往返冲插、行走距离至少在1.5公里以上,全年超过1500公里!因作业对象岩石种类和硬度的差异,侧卸式装岩机在不同矿区使用时,主要部件(履带行走部和铲斗等)的磨损强度和寿命相差达10倍至20倍。可见履带侧卸装岩机的研制并推广具有极高的难度。
1.《ZC-1型侧卸装岩机(电动)》(小浦机械厂)和《ZC-1B型侧卸装岩机(电动)》(太原矿山机械产)(1972年10月至1978年)。
电动型侧卸装岩机为我国独创。课题组成员:成福康(组长,至1978年提出侧卸式方案,总体负责,液压),王绍祥(副组长至1976年,总体)、邵虎成(1978年后为组长至1997,提出双电机驱动方案,完成驱动装置、三点悬挂底盘、制动系统、机架等部件设计)、李绪展(双电机控制和设计)、张子良(电气)、林才坤、余小敏、肖恩生(操作机构和工业性试验)、朱桂汉(工作机构)、俞德美(履带行走部)、冯桂芬、李荣华、张道元、周启南(履带链轨节关键工艺)等。
《ZC-1型侧卸装岩机(电动)》是我所研制的我国第一台侧卸式装岩机。该机在ME632H铲推机(采场用,冶金部自日本引进)基础上,将原机履带的双风马达驱动改为双电机直接驱动(2x13kW)。采用了新型的传动和三点悬挂底盘、全新的操作、控制和制动装置,研制工作一次成功。
《ZC-1型侧卸装岩机(电动)》与世界各国风动型或全液压型相比,具有冲插、过载能力大,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易于维修、成本低廉等特点,很符合我国国情。40多年后的今天,该电动型侧卸装岩机仍深受用户欢迎。
试制该机用小节距组合式履带具有很高的工艺难度,又无任何可借鉴的资料,但厂、所紧密合作采用多工序锻造成型,首战即成功研制。这与当时国内某军工厂和实力雄厚的某煤械厂也曾试制小节距组合式履带,但均以装机试车失败告终的结果形成鲜明对比。
1974年ZC-1型样机试经地面调试、出厂评议后即在新汶协庄矿投入工业性试验,并于1975年完成技术鉴定。
新汶协庄矿掘进一队自1974年至1985年9月,采用《ZC-I型侧卸装岩机》共掘进断面为15.47m2的全岩巷道7589m,掘进速度与功效分别提高50%以上,安全情况也得到明显改善。
《ZC-I型侧卸装岩机》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2.《装运实验室》和侧卸装岩机关键元部件攻关。(1982年至1997年)
1)筹建和调研,对装岩机研制途径和试验室建设的的全新认知。
鉴于研制井下设备的特殊性的迫切需求,于1981年正式筹建《装运试验室》,濮洪九所长等亲自听取了试验室方案的汇报会后,做出要建好装运实验室的明确指示。
《装运试验室》课题组成员:邵虎成(总体和各试验台架方案和技术设计)、刘秀芝、王忠恕(至1982年)、陈子平、张鉴、杨一青、刘冲、蔡俊文、姜金球、王润秋、师书义等。
《装运试验室》建设初期,小组基于以往装载机械研制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对国内近30个科研院所和工厂的的测试、试验和数据分析系统,上百个试验台架和装置进行了详尽的调研学习、总结分析(包括:农机院、工程机械研究所、长春汽车所、光机所、装甲兵技术所、201所、301所、中科院金属所、国防科研所、吉工大、京工、清华、交大以及北汽、一汽、山海关桥梁厂、长春材料试验机厂、卡特维修厂等)。
通过调研学习、总结分析课题组有以下深入的认知:
a)对侧卸装岩机的研究方向、方法、途径,对批量产品设计的特殊性和难度,以及对元部件可靠性的高要求,对测试和试验室试验的重要性有了新的完整的概念、理解。
结论:坚定走好自己的路、把元部件的攻关放在研制工作的首位。
b)进一步明确了试验室工作的总目标:为“装运机械整机和元部件攻关护航”;试验方法和内容则皆应以研究性试验为主,兼做其它检测性试验。为此,应优先完成以载荷为主的整机的工况实测和载荷谱的编制;在工况实测的基础上,模拟井下载荷和和介质条件,完成主要受力和耐磨零件的材料(链轨节、轴承、承载销轴、密封件等)和部件结构(支重轮、传动装置、履带结构、密封装置等)的可靠性筛选和型式试验。
2)《装运试验室》的主要装置、功能和工作
《装运试验室》于年1986正式建成验收,具有上世纪初八十年代初国际水平。有以下系统和台架装置:a)自日本引进的以7T08S信号处理仪为中心的多通道模拟量动、静态载荷信号采集/记录/处理有线整机测试系统;b) 自德国引进的工程测试车和8通道PCM整机遥测系统;c)程控(电-液伺服)支重轮试验台,尚可完成包括履带密封结构在内的各种旋转件的型式试验;d) 蟹爪工作机构试验台;e)100kW电力测功机传动试验台,可进行传动箱型式试验、寿命和(电机)冲击试验。f) 包括噪声仪、测振台(仪)、激振器在内的全套引进传感、测试元件。
在建设、引进的同时,完成了包括随机数据处理、系统抗干扰、屏蔽等在内的多项理论与实验研究。
1982年至1996年,《装运试验室》共进行了包括国产各型侧卸装岩机、引进M412装岩机、我所研制的皮带转载机、我所研制的200反井钻机、胜利油田采油井架、谢桥矿铝合金罐笼等21次大型设备的现场载荷实测、分析和环境评估,从而,对侧卸装岩机等的载荷和环境工况有了清楚的了解,为正确的设计和元部件攻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装运试验室》的载荷测试和分析工作得到专家和用户的高度好评。论文《履带驱动轴扭矩的测试和载荷谱的编制》在“汽车工程协会测试分会首届学术会议”上,被评委会列入优秀论文前十名之一。
在出色完成《六五》、《七五》、《八五》攻关任务后,《装运试验室》于本世纪初在科研改制中被无端拆毁。
3.《侧卸装岩机履带行走部的研究》(1982-1985年)
该课题由我所与小浦机械厂共同承担,属《六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项合同《以侧卸装岩机为主配套的岩巷机械化作业线》(编号:12-1-6)。
专项提出和可行性论证完成人、攻关合同负责人:成福康,课题组长:邵虎成;课题组成员:刘秀芝、刘宝丰、张鉴、杨一青、王润秋、师书义。小浦机械厂主要成员:金学虎、张超。
攻关期间,至1986年中,先后完成4次整机实测;完成整机最重要技术参数——链轮驱动扭矩载荷谱的编制;完成支重轮等的密封筛选和1000小时台架试验;完成组合式履带各关键零件的材料筛选、工艺试验及相应专用设备和工装的研发制作。至1985年11月,在履带行走部攻关基础上设计的《ZC-2型侧卸装岩机》(履带驱动电机功率加大至2x15kW)样机在“中软岩”(f4-6)全岩巷道中连续工作14各月,折合标准进尺1201m。期间,未更换履带行走部”四轮一代”的任何零部件,超过《六五》攻关指标。
该课题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4.《ZC-3型侧卸装岩机》和《146毫米密封润滑履带》及电控部件、元件攻关。
同属原煤炭部《七五》重点科技项目,由我所和小浦机械厂联合承担。我所成员:邵虎成(组长)、刘秀芝、刘冲、陈志平、谢昌明、姜金球等。小浦煤矿机械厂主要成员:金学虎、高树康、杨玉兰。
节距密封润滑履带的研制并用于矿井下设备,为我国首创。
履带是整机的最关键部件,履带的工作寿命直接影响包括支重轮、引导论、驱动链轮在内的履带底盘的寿命,
普通干式履带(包括引进的英、德、日、瑞典等国的十余种侧卸装岩机的履带)在硬砂岩地区(如开滦唐山矿)的使用寿命仅为中软岩石中(如新汶协庄矿)的使用寿命的十分之一。为此,课题组于1983年3月拟定研制小节距密封润滑履带的目标计划,以大幅提高侧卸装岩机履带在硬岩中的寿命。1984年完成第一阶段试验和设计,85年5月样机投入首次井下验证试验。至1988年11月,6年间,历经多次反复、三次修改、试制和1000小时的台架攻关验证试验,《146毫米节距密封润滑履带》的井下扩大工业性试验终于获得决定性进展:开滦、淮南、新汶、七台河等共十台装机样机的实测数据表明,新型润滑密封履带的平均寿命较原干式履带分别至少提高2.5倍、1.83倍、3.05倍和3.25倍(硬岩和泥浆中的效果尤为明显)。密封润滑履带的成功研制为履带式侧卸式装岩机的全面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国使用润滑履带的侧卸装岩机是现今世界各国唯一能适用于硬岩中施工作业的侧卸装载机。
《ZC-3型侧卸装岩机》的研制集中汇集、体现了多年攻关实践的丰硕成果。该机自1990年鉴定至今(2017年),一直生产使用。
该机的技术特点:a)机身宽由1400mm降至1230mm,更利于中小断面巷道施工;b)采用四点固定整体式底盘,大幅减少紧固件数量,大幅降低底盘的维护工作量和事故率;c)履带驱动功率增至2x15kW;d)采用更为安全、可靠的本安型真空开关电控箱;e)应用146mm密封润滑履带。
《ZC-3型侧卸装岩机》和《146毫米密封润滑履带》获原能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七五》期间与电动型侧卸装岩机有关的电气元部件攻关成果:
《侧卸装岩机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真空开关电控箱》(李绪展)1988年鉴定。电控部分安全性能大幅提高。装机,批量投产至今。
《ZBD型隔爆抗震照明灯》(李续展1988年)。
《ZCT-1型真空接触器综合参数测试台》(张鉴、杨一青),1991年于开滦唐山矿鉴定后批量投产,为我国首台真空接触器检测仪,受到煤矿用户广泛欢迎。
5.国家《八五》重点攻关专题《防爆侧卸装岩机元部件攻关和大斗容侧卸装岩机的研制》(85-201-02-02)(1991-1996)
目标:全面提升现有国产侧卸装岩机的各元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指标、研制具有国际水平的新型全液压大型侧卸装岩机。
本专题分8项子专题,由我所、煤科总院上海分院共同承担。《八五》攻关专题、子专题的提出和可行性论证完成人和攻关合同主要负责人:邵虎成。
以下为我所负责的5个子专题的研制情况简介。
5.1《防爆型侧卸装岩机履带驱动电机的研制》(1991-1995年11月鉴定)由我所与抚顺煤矿电机厂共同承担。子专题负责人:项玉军、范作智(抚顺厂)、邵虎成。我所课题组成员:张鉴、杨一青、刘宝峰。
于我所装运实验室完成20万次带载冲击试验(飞轮模拟整机)。工业性试验连续工作6个月(硬砂岩),累计掘进633m,装岩18230m3,电动机累计负载起动次数约255000次,未出现任何故障。侧卸装岩机的冲插、装载能力有明显提高,受到现场普遍欢迎。
5.2《ZC型侧卸装岩机行走减速箱可靠性的研究》(1991年1月至1993年12月)。课题负责单位:我所;协作单位:浙江小浦煤机厂。课题负责人:刘冲(组长)罗松土(副组长)。我所成员:邵虎成(方案)、刘宝峰。
本课题对减速器主要元部件(齿轮、轴承等)的可靠性与寿命进行了的理论分析和参数优选的研究。改进后的减速机按实测载荷谱和整机惯性质量,在100kW传动试验台上完成相当于1000小时真实工况下的耐久性试验和20万次启动冲击试验(飞轮加载)。试验期间运转无异常声响,无渗漏油;试验后检查无零件损坏,零件表面磨损轻微。
改进后减速器样机工业性试验:为期5个月,掘进大断面硬岩巷道378m(折合标准断面),经检测各主要转动件表面磨损轻微,油质未见明显变化,预估大修寿命可超过一年,较原减速器的寿命有明显提高,达到攻关指标要求。
5.3《煤矿井下大、小节距密封润滑履带的研究》(1991至1995年12月)。课题负责单位:建井所;协作单位:浙江小浦煤矿机械厂。课题负责人:姜金球(总体,主要元件设计);成员:邵虎成(总体方案)、俞德美。
本课题在原施工实践的基础上,对不同节距密封润滑履带的结构、密封机理和形式、密封耐磨材料、履带板螺栓防松动等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剖分活节的设计研究;新型履带型式试验台架的研制(为国内首创)。在履带载荷可控、频率可调、模拟实际工况水泥砂浆介质条件下,完成履带的1000小时型式试验;试验方法和台架填补了国内孔白,国内领先。
5.4《四点固定式底盘可靠性的研究》(1991至1993年)。课题负责单位:我所;协作单位:浙江小浦煤矿机械厂。课题负责人:邵虎成(总体);成员刘秀芝、陈桂云。
本课题完成侧卸装岩机双半轴四点固定刚性底盘的载荷和振动实测、理论分析计算和定型设计,为后续批量生产的各型侧卸装岩机的底盘的可靠性和高可维修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课题主要工作内容:a)侧卸装岩机(ZC-3型)2次载荷实测;b)底盘结构动态有限元分析(同济大学建筑系);c) 侧卸装岩机(ZC-3型)振动测试和分析(装甲兵技术所,石润);d)底盘和链轮齿圈螺栓联结的可靠性分析。
本课题获煤炭科技进步三等奖。
5.5《大型防爆全液压侧卸装岩机的研制》,即《ZC-7型侧卸装岩机》(1991至1996年)。课题由我所(负责单位)和浙江小浦煤矿机械厂共同承担。课题负责人:邵虎成(总体)、高树康;成员:陈志平、姜金球、刘冲、刘秀芝、金学虎、罗松土、张超、金章全、马正娃等。
本机是我国成功研制的首台全液压装岩机。研制立足我国电动侧卸装岩机的丰富实践、多年元部件攻关的成果,以及对国外引进的愈十种(全液压)侧卸装岩机的全面调研、分析和性能实测(如德国引进M412的试验场测试,其唯一的优点仅仅是履带架应力比较最低),从而有了对主机参数和主要部件结构优选作出方向性正确选择的可能,确保了样机的下井试验一次成功和批量投产。整机的工作性能和系统可靠性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液压装置是《ZC-7型全液压侧卸装岩机》的关键部件,完全采用国产或《八五》攻关成果(上海所承担)的液压元件:采用了多用户单独供油、开式、恒功率变量泵-定量马达开式系统,具有高输出、结构简单、可靠、易于维修、成本低廉等特点,非常适合我国国情。
液压装置经国内顶级权威机构的分析论证(农机院液压所所长王益)。在此基础上于1992年3月至11月,建立了全尺寸模拟试验台架,进行了液压装置的全功率性能试验:试验台架的全部主要元件(包括管路和油箱体积)均为与设计所选定的同型号实物;试验检验了主要元件的性能、最佳工作方式、系统的效率,为确保降低关键的系统温升,试验确定了散热器的运行参数。模拟试验对液压装置的技术设计最终作出了可信的实物数据结论,为自主研制的系统和样机试制机铺平了成功之路。1996年1月,在厂内试验场进行了ZC-7型机整机的型式试验:机器的高的冲插装载能力、优异稳定的操作、机动和爬坡能力,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ZC-7型全液压侧卸装岩机》样机于1996年完成工业性试验并鉴定后,1996年8月1日,在徐州三河尖矿与我所另一《八五》重点攻关项目《LC12-2B型大断面双臂防爆全液压钻车》样机配套组成岩巷机械化作业线,至同年10月31日,3个月内连续掘进16.4m2断面硬岩巷道268m,出勤率几达100%。
《ZC-7型全液压侧卸装岩机》及其改进型,已生产至今,累计已达约250台。期间两次出口俄罗斯,深受用户好评。
5.6《ZC-6型侧卸装岩机(电动)》(1994年至1995年)
在《ZC-3型侧卸装岩机》的四点刚性底盘等的结构基础上研制,是按用户要求在《八五》攻关期间研制的中间过渡性产品。课题组成员:邵虎成(组长)、刘秀芝、黄亮高、张超等。《ZC-6型侧卸装岩机》的铲斗斗容自0.6m3加大为1.0 m3,机宽由1.2m增至1.4m,行走电机功率增大为2x18.5Kw,液压系统曾试用”难燃液”替代传统矿物油,未果。该机曾小批投产。
结束语
回顾几十年里装岩机(尤其是侧卸式装岩机)的研发历程,最为深切的体会是:研制的实质就是元部件的攻关过程;始终面对抗冲击疲劳、抗磨粒磨损、保证可靠的密封和防紧固件松动等四大系列动强度技术难题。机器在不同的岩石和环境条件下(有水、少水、或无水)其寿命可有完全不同的表现。
侧卸式装岩机的研发和成功推广,应归功于部、院、所各级领导和矿区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在于几十年里装岩机研制团队的老、中、青成员们长期艰苦的努力,精心设计并坚定地贯彻了部和院提出的“元部件不过关不搞整机设计,整机地面充分试验,下井一次成功”产品研究的指导原则;更应感谢一线工人的长期的辛勤实践和所积累的极其宝贵、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舍此,没有任何科研捷径;侧卸装岩机研制成功也绝无可能。
邵虎成写于2017.10.10
邵虎成,男,1939年1月出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5年毕业于阜新矿院机械系;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