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界别课题组调研地铁运营 今年上海两会上,民盟提交的界别提案聚焦“极端天气下上海运营地铁防灾韧性对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课题组组长,民盟市委常委、民盟同济大学委员会主委黄宏伟组织参与了一系列调研。他和课题组成员们一起在申通地铁、市气象局实地走访,在市政协民盟界别委员工作室深度协商,提出了近300条建议和修改意见,群策群力打磨这份沉甸甸的提案。 作为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原院长、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博导,黄宏伟说,用专业特长参政履职、服务社会是自己不变的初心。 筑牢“地下”安全防线 黄宏伟长期从事地下工程方面的研究。“地下空间的建设,水平的有暗挖隧道,垂直的有明挖基坑,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地下空间利用方式就是城市运营地铁。”谈起自己的专业,他的眼中散发着不一样的光芒,“城市的地下布满了各种管网,地下工程施工还涉及对周边建(构)筑和群众生活的影响等等,所以如何筑牢安全防线,是地下工程的重中之重。” 以轨道交通为例,主体结构设计基准期是100年,但是实际“寿命”取决于运营维护。黄宏伟把自己的工作比作“看病”:“一方面是在建设‘生产’中,如何保障结构安全;另一方面是‘产后’维护,解决渗漏水、沉降等‘病害’。”为此,黄宏伟带领团队研发了无线智慧感知监测和机器视觉的检测车等专业工具,通过给地下工程“把脉”,来提高它们的安全质量,延长它们的使用年限。 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黄宏伟,喜欢用汉字来解释专业知识:“‘风’是可能性,即我们遇到灾害风险的概率问题;‘险’是承受后果,即灾害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在极端气候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的风险管控尤为重要。“我们常听到的百年一遇,并不是大家理解的一百年遇到一次,而是以过去百年间发生的最高、最大强度为设计基准。但极端气候下可能第一年就遇到了‘百年一遇’的情况,所以我们的设计标准更新也必须要跟上。”黄宏伟说。 这就涉及到城市的韧性建设。近年来,“韧性”这个词被广泛提及。那么什么是韧性?作为国际韧性基础设施联合研究中心主任,黄宏伟对“韧性”有着科学严谨的释义。他说:“谈韧性,不能任性。韧性的科学内涵,可以用 4个标准来衡量,即鲁棒性、冗余性、资源性和快速性。同时,韧性建设也有4个维度,即技术、组织、经济、社会。比如我所从事的工作就是技术的维度,而从社会的维度提升大众对韧性城市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黄宏伟说,自己非常愿意、也正在努力做专业与大众之间的科普桥梁。 去工地“验明正身”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首届“曙光学者”……黄宏伟身上的殊荣诸多,但他最喜欢的还是教师的身份。 黄宏伟和春节留校学生一起包饺子 在土木工程学院,黄老师的严厉是出了名的,但黄老师的课也同样深受学生欢迎。“照本宣读不可行,学生听了肯定要睡觉,所以我用实际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学习的主动性。”黄宏伟说。 黄老师的课还有一个特点——常跑工地。“现在技术发展迅速,我们有计算机模拟,但仍然不可取代工程实践。我的导师孙钧院士3月1日刚刚离世,他有两句教诲我一直铭记在心,一句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讲如何利用别的学科技术方法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另一句是‘验明正身’,必须到一线工程现场,才能掌握一手资料,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从而做到‘验明正身’。” 去年,由他牵头的《面向重大工程产教深度融合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从0到1的创新,这些颠覆性的理论创新可能只是少数,但却是发展的基础,有基础才有后面从1到正无穷的大部分应用研究和实践。”黄宏伟说。 履职彰显“民盟心” 黄宏伟(后排左五)带领同济民盟开展主题教育调研 刚过了“七十大寿”的同济民盟,十分注重传承。黄宏伟回忆道,1993年入盟后,得到了郑惠强老主委的关心和支持,“可以说他是我入盟后的‘领路人’。他常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我一直坚持的原则。”黄宏伟在担任民盟同济大学委员会副主委期间,和常青、顾祥林两位老主委都“搭班”过,“所以现在自己做主委也没有太大的压力,传承同济民盟的优良传统,结合曾在学校行政管理方面的经验,发挥领导班子成员和骨干盟员的力量,做到盟委月月有活动。”谈起民盟,黄宏伟滔滔不绝,“今年计划与广西大学开展合作共建,还计划去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的张澜故居……” 在盟内,黄宏伟结识了很多与他一样有着一颗炽热“民盟心”的志同道合者。“能够和各个领域的专家交流,让我受益良多。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老主委袁灿兴教授,我们聊起中国传统文化很投机。去年夏天,民盟同济大学委员会还联合民盟上海中医药大学委员会、民盟杨浦区委联合开展义诊活动,效果很好。今年我们考虑进行更多合作联动,一起提升民盟的社会影响力。” 黄宏伟在市政协大会上发言 参政议政也不能落下。在市政协委员中,黄宏伟也算一个“熟面孔”。从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到韧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他曾连续多次在市政协专题会议上发言,总是立足专业、深入调研,言之有物、议之有据。 “我国的土木工程起步很早,但是偏重实践和经验,理论体系没有系统高层次建设。我们要总结过去40多年的建设经验,加大对基础科研的投入,研究出属于中国的‘工法’。”黄宏伟将此作为专业领域的着力点,也是他履职建言的切入点。“希望能够用自己的专业,为社会多做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