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煤炭学会矿山建设与岩土工程专业委员是学会29 个按专业(或学科)设置的专业委员会之一,第1-7届专业委员会委员大多是部、省、局(公司)、矿、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设计院所等单位的专业领导、总工程师和专家学者,共260多人(包括1-2届原设计专委会委员)。其中有两院院士5人,2017年院士候选人5人,全国工程勘探设计大师12人和大学校长7人。近期将系列介绍院士和大师们的简介和对矿山建设的突出贡献。
两院院士和候选人
姓 名 | 学会 职务 | 出生 年月 | 职务、职称 | 单 位 | 2017年 |
洪伯潜 | 名誉 主任 | 1931.12 | 首席科学家 /院士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建井院 | |
蔡美峰 | 名誉 主任 | 1945.06 | 教授/院士 | 北京科技大学 | |
何满潮 | 委员 | 1956.05 | 教授/院士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
顾大钊 | 委员 | 1958.05 | 教授/院士 | 神华集团 | |
袁 亮 | 委员 | 1959.06 | 副校长/ 教授/院士 | 安徽理工大学 | |
程 桦 | 委员 | 1956.01 | 原校长/ 教授 | 安徽大学 | 院士候选人 |
陈湘生 | 副主任 | 1956.06 | 总工程师/研究员 | 深圳地铁集团 | 院士候选人 |
杨仁树 | 副主任 | 1963.01 | 校长/教授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院士候选人 |
刘泉声 | 委员 | 1962.08 | 院长/ 教授 | 武汉大学 | 院士候选人 |
李术才 | 委员 | 1965.11 | 副校长/ 教授 | 山东大学 | 院士候选人 |
刘泉声,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院长。2008度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3 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国家973 计划项目“深部复合地层围岩与TBM 相互作用机理及安全控制”首席科学家。2017年中国工程院有效候选人。湖北省第十一届政协常委。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110篇,出版专著、教材2部。
刘泉声,男,1962年8月5日出生。1983 年7月本科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土木工程系矿井建设专业,学士学位;1986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10月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86年7月~2009 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作,其中1988年12 月被聘为助理研究员;1994年6月被聘为副研究员;1996年12 月被聘为研究员;1995年10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 年8月~1998年7月和2001年1月~6月分别受中国科学院和日本科技厅资助去日本国进行客座研究和日本政府特别研究员研究工作。1998年7月~2000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科研计划处处长、1998年7月~2002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前身)常务副主任,2009年7月起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二级教授,11月起任副院长。2013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国家973计划项目“深部复合地层围岩与TBM相互作用机理及安全控制”首席科学家;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中国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力学测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和《岩土力学》编委;湖北省第十一届政协常委。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二、十三届专家评审组成员。主要从事煤矿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控制理论与支护技术、煤矿深部软岩地应力测试方法和裂隙岩体温度- 应力-水流耦合过程建模与模拟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面上项目4项、重点项目2项、国际合作重大项目1项);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交通西部科技项目、国防科工委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专项等10多项,重大工程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EI收录论文50余篇。获得国内发明专利12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内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3项。